初中初二

涓涓細流坎兒井作文

本文已影響 11.46W人 

原本以爲,此地最無趣的,是去看坎兒井。

涓涓細流坎兒井

之前,我對它的印象就僅僅停留於歷史社會書上一筆帶過的簡介:坎兒井,新疆特有的水利工程,與萬里長城、大運河齊名。

那長城是橫亙東西的雄偉,大運河是縱貫南北的綿延。坎兒井是什麼?不過是地下涌動的暗流,出於隨處可見的井蓋罷了。

地下五層,我慢悠悠地跟在隊伍後面,依稀可以聽到講解員的話語:“吐魯番盆地北部的博格達山和西部的喀拉烏成山,春夏時節有大量積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潛入戈壁灘下。人們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創造了坎兒井,引地下潛流灌溉農田。”

走着走着,腳邊的水聲引起我的注意,有很多人蹲在那裏,握着水瓶,在一點點灌水。坎兒井不會因炎熱、狂風而使水分大量蒸發,因而流量穩定,保證了自流灌溉。而它的水質,達到了飲用水的標準。

剛好地表有些悶熱,我附身掬了一捧水。是冰雪融水,經過千層百次的過濾聚在暗渠道部,是透亮的。捧起在掌心,泛着微鱗,還有粒粒水泡漂浮着。溼了手,攏了掌,用舌間輕觸那一點冰涼,竟是出乎意料的甘甜。

天山的水,在坎兒井連通之前,大部分是白白流入地層,蒸發量又極大,天山下的人們,往往只能取其一二。但當坎兒井開始大規模利用,吐魯番和天山區,都得到了純淨且充分的水源,可以說,沒有坎兒井,就沒用沙漠變綠洲的奇蹟。

據《漢書?西域傳》記載:宣帝時漢遣破羌將軍辛武賢將兵萬五千人至敦煌,穿卑候井以西,欲通渠轉谷,積居倉以討之。

坎兒井由來有三種說法,其中較爲流傳的便是中原西漢傳入說。

但歷史並沒有告訴我們,它的發明者究竟是誰。

一路走去,這坎兒井的水不似餘秋雨筆下的都江堰般“如地震前兆,如海嘯將臨,如山崩將至。”“股股疊疊都精神煥發,合在一起比賽着飛奔的力量,踊躍着喧囂的生命。”

它是靜的,雖然在流動,卻是細小得再不過的輕微。

但也就好比都江堰爲成都平原供以天府之國的基礎,坎兒井最炎熱的“火州”吐魯番以最重要的生命之源。

我們,就對着這涓涓細流,稱它——偉大。

而這聲偉大又是替誰而贊,爲誰發話。倥傯時光中,常是藏了很多祕密,古人所作爲總是不知其名,不解是誰,包括這坎兒井。

或是雁過留聲,而人過,有時不一定要留名。我們只需知曉,在新疆,這有如奇蹟的水利工程,是某些先人在歷史長河中激起的一片水花——坎兒井。

那無名的,又以另一種方式詮釋着茨威格筆下的一句話:“人類羣星閃耀時。”而他們,恰是那羣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