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三

生而不養,斷指可還作文

本文已影響 10.1W人 

生而不養,養而不教,何以爲家。――題記

生而不養,斷指可還作文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何以爲家》中贊恩的父母不記得他的生日,甚至沒有人知道他的年齡。父母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如螻蟻一般任人踐踏,吃了上頓沒有下頓,卻不停地生育。家裏五六個孩子連睡覺的地方都沒有,被賣掉的妹妹因懷孕大出血慘死,也沒能阻止他的父母繼續生孩子。“越窮越生,越生越窮”是這種父母的邏輯。贊恩的妹妹死後,母親告訴他,“上帝在奪去人們的一樣東西后,就會再補償新的東西。”――她又懷孕了。

“我不想活着,我更願意去死,爲什麼父母要把我帶到這樣的噩運中?我根本不知道自己爲什麼要來到這世上。”這句話出自許多貧困孩子的口中。在影片的後半部分,當法官問贊恩有什麼訴求時,他斬釘截鐵地說,“讓他們以後不再生孩子!”

教育專家尹建莉說:“幸福的家是五星級賓館。”每個人都需要愛和歸屬感,原生家庭是孩子最初的港灣,原生家庭的氛圍好壞會直接決定孩子人生底色的陰暗。說到底,給予孩子關愛才是做父母首當其衝要做好的事情。如果無法給予孩子關愛,卻還要拼命生孩子,於人於己都是不負責任的,這樣的人根本不配做父母。

作家伊阪幸太郎也說過:“一想到爲人父母竟然不需要經過考試,就覺得毛骨悚然。”父母生養孩子的過程本就是一場愛的修行,爲人父母是世界上含金量最高的“職業”。他們製造的不是一隻杯子,一個茶几,一臺機器,而是一個活生生的、能說會動的、有靈魂的人。父母一旦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就不可能再“退換貨”。

影片中的贊恩不能獲得身份證,是一個沒有資格獲得護照的黑戶,無法去學校上學,甚至在緊急情況下也無法在醫院裏獲得幫助。他說過,“我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枕着枕頭睡覺。”

金錢的匱乏帶給孩子的傷害其實是很有限的,真正能傷害孩子的是父母對孩子沒有愛。我國數學家華羅庚的家境十分貧困,他從小就代替父親承擔全家的生活重擔。18歲時,他染上了傷寒病,爲此,家裏的東西全部當光,但他的病情不見好轉,幸好有家人的精心照顧,華羅庚才保全性命。後來,在父母和老師的關懷下,華羅庚用五年的時間自學完成了高中和大學的全部數學課程,後來還成爲了著名的數學家。

生而不養本身就是一件罪大惡極的事,你以爲你給予了他們生命,但是他們得到的卻是痛苦一生,如果可以選擇,他不會選擇活在這世上。生而養育是責任,也是本分,是世界上母性共同的情感,天上的飛鳥地上的走禽無不遵循着這個規律,可作爲高級動物的人卻反而無情丟棄自己懷胎十月的孩子。

詩人紀伯倫在《你的孩子》這首詩中寫道“自己的兒女經由你生,與你相伴,卻有自己獨立的軌跡,不要讓孩子成爲你的複製。你是生命之弓,孩子是生命之矢,幸福而謙卑地彎身吧。”

生而不養,無恩有罪;養而不教,害其一生。所以父母們給孩子多點關心,多點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