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三

荼蘼·武曌作文1500字

本文已影響 9.82W人 

世間之花千千萬,每一種花都因不同的因素而被人寓以不同的詮釋。

荼蘼·武曌作文1500字

聽說荼蘼被稱爲世界上最毒的十大花之一。我曾查過它是春天的最後一種花,她的花開代表春天已去,或者更甚的是在古代甚至是現代它還寓意着一個人的青春已逝。對此我並不理解,只是一笑作罷。

荼蘼。它只是在春盡之時最後開放的花而已,它本無意與百花爭奇鬥豔,只想在在春末靜靜的開放,開出獨屬自己的一縷清香,就像是蘇軾詩中說的那樣:“荼蘼不爭春,寂莫開最晚”不過這或許也正是荼蘼的聰明之處,它不急於在百花爭春時開放,因爲它不甘於平凡,不想與百花共享春天,更不屑人們對百花的讚美,因爲它堅信總有一天它會擁有獨屬於自己的“春天”,所以它並不急於證明自己,甘願承受着這一切。

它隱忍着,帶着它的傲氣,帶着它那未綻開的花苞,還有那一縷清香一起隱忍着。終於繁花落盡,終於荼蘼迎來了獨屬於自己的春天。那一刻它依然不慌不忙的開放,彷彿這一切都在它的掌控之中,它開的是那麼壯麗,卻也那麼的孤獨。它一花獨放,享受着這獨屬於它一花的春。荼蘼過後春已盡,荼蘼過後再無花。

春之盡頭唯此一花,唯此一花!唯此?唯此……好熟悉似有什麼在不斷將我的思緒連成一張大網,

“大周帝國唯朕一代”!這是一個多無奈,又多正確的決定。一代女皇武曌,荼蘼,武曌,荼蘼,武曌。我不知這兩個毫無關聯的詞爲何一起猛烈的撞擊着我的思緒。

十四歲的花季少女進入那偌大的偌大的皇宮,她被困於掖庭之中,那時天真爛漫的她還並不懂得皇宮之內的權術之爭,還不懂哪裏的爾虞我詐,直到那天,太宗皇帝以謀反之名血洗東宮,將他與一生摯愛長孫無垢的兒子承乾從那高高在上的太子儲君之位上拉下。這一天對太宗來說,無論是作爲一位君王還是一位父親都註定是痛苦的,可就在這痛苦的夜晚他召見了武曌,所以這天與武曌也是註定不平凡亦註定痛苦。我想那日定將成爲太宗心中永遠的傷,而他定不想再憶起那天,所以他回儘量遠離能喚起他那天記憶的人或物,或許也正是正個原因武曌有被丟棄在那陰冷的掖庭當中,亦或者是因爲那句不知真假的“唐三代而亡,女主武氏代之”總之不管那個原因,結果都是一樣的。武曌再次被冷落。這樣的心理落差並不是誰都能接受的,而武曌卻接受了甚至到最後釋然了,因爲她知道在這個權力的天下,當時無權無勢的她除了接受別無選擇。那時的武曌應有了對權利的慾望吧!

再後來武曌成了太宗身邊的貼身侍女,在一次陪太宗到驪山狩獵之時她遇見了那個給了她生命輝煌的的人,李治終,太宗去世。武曌被送至感業寺,不管以後如何我相信那時的李治是真正愛武曌的,否則一向懦弱的高宗不會冒着天下大不爲將武曌接回,甚至最後廢王氏立武氏爲後,但要讓李治立武曌一個先帝的妃子爲後只憑李治對她的寵愛又談何容易,單是一個朝廷重臣長孫無忌的反對就足矣困難重重,可此時的武曌又豈是原來那14歲的單純少女,否則也不會扳倒受寵的蕭淑妃與那家族勢力龐大的王皇后。所以此時的武曌不論是後宮心計還是前朝權術她早已完勝所有人。所以,她,武曌,得到了世間女子最高的地位與權力。

可終究母儀天下的地位還是沒滿足武曌對權力的欲野心,之後她一步步走向那權利的頂峯,干政,稱帝,成爲一代女皇。儘管在這期間她愛的,愛她的都在不斷的離開她,但她一刻也沒有想要放棄手中那至尊的權力,終於她用那承受力太多苦難與鮮血的雙手締造了一個屬於她的盛世帝國。

可在這人世間,就算是創下無數奇蹟的女皇,也難逃生老病死這一自然法則。在最後的武氏子孫與李氏子孫的繼位之間,她選擇了李氏。她說:“大周帝國唯朕一代”雖如此但也足夠了,她終是贏了這一生,贏了這一世。

多少年的兜兜轉轉,愛恨糾葛,陰謀算計,權力地位,可這些在生命盡頭又算得了什麼?不能延長生命的一分一秒,只會徒增悲傷與困惑。所以她準備放下了,她選擇了自己的歸宿,無論功過,無論榮枯,無論燦爛凋敝,亦無論後人的敬仰與唾罵。因爲好像連她自己都弄不清她的這一生究竟是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究竟是她得到的至尊權力於她重要,還是失去的親人、愛人於她重要。終,她爲自己留下了一塊聳入雲峯的無字碑。她把這一生的功過對錯留在她百年之後由後人評說,而她再也無力改變。她說“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與高宗李治合葬乾陵。”她回到了那個真正愛她的人身邊,那唯一可以與日月凌空的武曌相配的人身邊,一起,一起,沉睡千年,萬年……

至此,我想我明白自己爲什麼要把這兩個毫無關聯的人與物聯繫在一起了。在我的簡單理解中,她們一個一花獨放,一個唯一女皇,同樣的隱忍,同樣的孤獨,忍受了所有隻爲締造那獨屬自己的天地。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