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三

行者無畏作文

本文已影響 10.67W人 

“長板凳,短板凳,都是木頭……”豪邁古老的秦調飄入千家萬戶,載着張飛大鬧長板坡的威嚴,載着劉胡蘭英勇就義的寧死不屈,這不免令每個華夏人血液僨張。也難怪賈平凹說它是黃土高坡上矗立着的文化。

行者無畏

然而,隨着時間的點滴流逝,如此激昂壯闊的秦腔也逐漸淡出我們的生活。根據一項社會調查結果顯示,年輕一輩中對其保護與傳承的人數越發稀薄,這不免令人憂慮。

但那些昔日同樣與其併名的傳統之聲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曾經遍佈大街小巷的白局如今隻身躲進甘家大院的一隅;纏綿悽婉的黃梅戲被流行音樂逼得無處安身;活躍於茶館之中的京劇的聽者也寥寥無幾……這種令人擔憂卻又不爭的事實不過一句“總有人會”。

若是將傳統文化比作燈塔,我們便可自喻爲一代又一代的守燈者。這些人兒守着燈光日漸微弱的燈塔,卻一個也不願意重亮燈光。許是擔心自己能力不夠,又或是不願當這出頭鳥,抱着“總有人會重新將燈光點亮”的樂觀想法,看着燈塔逐漸與黑夜融爲一體,還暗自慶幸:“燈未全暗,人們還能找到回家的路。”縱然有自身水平的侷限,“總有人會”的背後卻更多地反映了看客心理。持着對傳統文化局勢的盲目樂觀,許多人總指望着依賴別人的貢獻,而缺少一種自己的責任感與擔當。若是仍用“總有人會”來應付當今緊張的文化局勢,傳統文化終將會被我們逼得無路可退。

智者有勇,勇者前行,行者無畏。當我們爲傳統文化的現狀感到焦躁不安、不知所措之時,不妨向伏爾泰借鑑一二。作爲思想啓蒙家的他更是一個行動上的巨人。卡拉案中,沉默的大多數人抱着“總有人會說明真相”的想法閉口不言,只有伏爾泰沒有選擇當一個毫無生機的看客,而是立刻咬住了魔鬼的耳朵,爲卡拉案奔走呼告,終於將真相公諸於衆。“行動是一個人存在的依據”果真不錯。若是沒有伏爾泰,我們怕是無法看到之後左拉的“我控訴”了。如此說來,行動便成爲驅動我們不再徘徊而勇於發聲的重要武器了。

當我們真將“總有人會”丟進歷史塵埃之中,用心去感受傳統文化之時,終會被其自身魅力所打動,或是那纏綿悱惻的愛情,又或是那豪氣沖天的英雄故事,不免令聽者爲其感嘆,爲其折服。

某日閒暇,偶然步入甘熙故居之中,坐下喝兩杯熱茶,忽聽戲臺上小時傳遍院兒裏的白局開唱,不免入迷。回過神來,茶水尚溫。如此,甚好。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