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

關於名勝古蹟的作文(精選10篇)

本文已影響 10.62W人 

篇一:關於名勝古蹟作文

關於名勝古蹟的作文(精選10篇)

神祕的古蜀

楊皓天

陰天。

黑色的雲遮擋了陽光,使金沙博物館更具有了一種神祕的色彩。探究三千多年前的古蜀,就從這裏開始。

一走進金沙博物館,便看到了太陽神鳥雕塑。它是按太陽神鳥30:1的比例放大的。整個圖案由四隻鳥圍繞着太陽,太陽則由十二道齒狀線條形成。那這究竟有何寓意?我帶着疑問慢慢向前走去。

金沙博物館有遺蹟館和陳列館。進入遺蹟館,我第一眼看到的是一號遺址坑的象牙堆積。金沙發現的象牙是“考古之最”,不僅象牙很多,有一噸左右,而且最長的達到了驚人的1。85米!比我整整高出了二十多釐米。等一下,成都好像沒有野生大象呀?這些象牙從哪裏來的?使者進貢的?我急忙詢問講解員,他一句詩“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就推翻了我的假設。至於象牙到底怎麼來的,講解員賣了一個關子。

過了遺蹟館,便來到放着衆多古物的陳列館。第一展廳雖小,但有一幅至關重要的實景畫,它爲我打開了對古蜀的無限遐想。兩個壯年男子扛着野豬回家,一個女子抱着小孩在屋前等待。他們住着簡陋的茅草屋。遠處是雪山、河流,讓我想起了“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再一看,還有很多大象!原來三千年前的成都真有大象啊!那自然就有象牙了。眼前的景象更讓我瞭解到古蜀時期的環境與現在大不相同。

第二展廳“王都剪影”向我們展示了古蜀的社會生活,裏面有陶器、木耙、冶鑄、墓葬等。第三展廳“天地不絕”一開始就引用了“國之大事,爲祀與戎”,不難看出這裏展示了金器、銅器等祭祀品。

最後來到了第四展廳“千載遺珍”,展廳正中間就是“鎮館之寶”——太陽神鳥。太陽神鳥整個物件呈金色,渾身上下閃着耀眼的光芒,非常燦爛!我弓着身子,湊近仔細觀看,可完全看不出它的厚度。這時,講解員說到:“太陽神鳥只有0。02毫米厚,相當於三根頭髮絲的厚度,但它的含金量卻高達94。2%”。這麼薄,而含金量又如此之高,古人的技藝未免也太強了吧!一種敬佩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生。那由十二個齒狀線條組成的太陽與四隻鳥又是什麼寓意呢?原來,浪漫的古人認爲每天太陽的運動,是由四隻三足鳥從一棵叫“扶桑”的樹上移到一棵叫“若木”的樹上,也就是“日出扶桑,日落若木”。“十二和四”兩個數字也體現了古人對自然規律的深刻認識。

試想一下,三千多年前,古蜀人過着多麼悠閒快樂的生活。那些金器、玉器也體現了古蜀人的高超技藝。金沙,就是古蜀文明的象徵!它足以讓我們引以爲傲,激勵着後人再創輝煌的文明!

篇二:關於名勝古蹟的作文

張開心

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坐落於人民公園中心,這座石碑很高,大約有三十幾米,用石頭砌成。它渾身上下共有四部分組成——碑臺、碑座、碑座和碑首。碑臺是照着鐵路月臺的樣子修建而成的。原本可以上去,但整塊碑都被圍起來了。碑座的四面刻有浮雕,分別爲鐵軌、火車頭、信號燈、轉撤器的圖案。而碑身四面都嵌着長條的青石,每塊青石上都用不同的字體書寫“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

懷着一顆既敬畏又好奇的心,我輕輕踏足到這塊碑面前,碑旁的銀杏的挺得筆直,沒有一棵樹偷懶彎腰,莊嚴而肅穆。嫩芽在枝頭初展,展開的是這片土地上烈士剛烈的靈魂。沿着石碑走一走,我看見一對老人悠閒的打着羽毛球,在略微毒辣的陽光裏,石碑爲他們投下一片涼蔭。

我和媽媽坐在石碑邊的長凳上,媽媽告訴我,這塊紀念碑建於一九一三年。一百多年了過去了,它卻仍然傲然挺立。一九三三年八月,四川西部疊溪大地震,成都中心幾乎筆直墜落五百到六百米,石碑只是不鹹不淡的搖了搖。一九四一年七月,日寇飛機轟炸成都,人民公園所在地淪爲重災區,落巨型炸彈數十枚,死傷慘重,而石碑只是碑首頂尖略有歪斜而已。或許是因爲石碑本身異常堅固,也或許是因爲石碑所承載的是保路運動中烈士忠貞有節、愛國心堅的靈魂。是這魂讓石碑屹立百年,也足以讓中華民族屹立千年。

我不禁再起身,繞着石碑又走了一遍。宣統三年,清政府爲了向四國銀行借錢來鎮壓革命,將已歸商辦的川漢、粵漢鐵路收歸國有,但清政府沒有補償民間百姓對鐵路的投資。因此招致四川各階層人民的反抗。期間,四川總督趙爾豐因看見一份傳單,意識到人民已經超越保路界限,而向着造反的道路前進了。於是“賊先擒王”,趙爾豐補了誘捕蒲殿俊等人,但沒有起到絲毫效果,反而給保路同志起事提供了絕佳藉口。第二天即有上千人將總督衙門團團圍住,要求釋放蒲殿俊。正在後堂的趙爾豐掂量了許久之後,斷然下令:開槍!一時間槍聲大作,人羣一片驚慌尖叫,在這場“成都血案”中有50多人被槍殺和踐踏而死。

因此,趙爾豐揹負了千古罵名。但是,他又有什麼錯呢?他不過是做了他該做的事而已。在這場保路運動中,有些人混雜在真正的愛國人士中,以攪動天下爲己任,他們不在乎鐵路的好壞,他們只是想趁機起義。人們認爲趙爾豐可惡,可他僅僅只是忠誠的執行了他的任務。人們認爲保路人民可敬,可在他們中,又有幾個是真正地一心爲國着想,別無私心的起義者呢?答案是未知數。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壞人,當然更沒有絕對的好人。

回望石碑,烈士們的鮮血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一個重重的痕跡,也許那不全是讚美與歌頌。

篇三:關於名勝古蹟的作文

探金沙,明歷史

羅漩

金沙遺址裏的摸底河昏昏沉沉地流着,像一位高齡老人,向我講述這裏輝煌的歲月。

金沙遺址,成都的代表遺蹟,我今天主要爲了這裏的鎮館之寶——太陽神鳥而來的。

遺址分兩個館:遺址館和陳列館。遺址館裏有很多大方格一樣的坑,有序排列,坑沿上有線,最多有十幾條,最少只有七八條。聽了講解,我才知道這是爲了記錄文物年代而刻的。瞭解了一下重要文物的出土位置,我們就像今天的重頭戲——陳列館走去。

粗略地看了一下前面的幾個展廳,大概就是一些瑣碎的文物。來到這次的重中之重——第三展廳。我老遠就看見一個圓柱臺上有一張圖片,在燈光的照射下,閃出金色的光芒。走進一瞧,圓圓的形狀,中間鏤空成一個太陽。太陽周圍有四隻鳳凰,十分精緻,太陽與鳳凰相搭,透出的是神聖的氣息與人們對太陽的崇敬。俯身看看,天吶!這薄的,好似頭髮絲的厚度!講解員阿姨道:“這個文物只有0。3毫米厚,當時發現它時揉作一團,絲毫未損。”這般破壞,都未讓太陽神鳥受損,可見那時冶金技術的高明,時代發展進步之快。

金沙除了太陽神鳥,還有著名的金面具。金面具是用於祭祀的,附在某個器物上。我觀察了一下:方鼻樑,大眼眶,四方臉,平嘴巴,跟現代人臉型完全不同。可是阿姨說:“表面看會覺得做工有些粗糙,實際做工可精緻着呢。”古代人祭祀什麼東西不是玉就是金,好捨得破費,更說明祭祀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人們對祭祀的崇高敬意。

金沙還出土過很多象牙,因爲象牙在古時候基本都用於祭祀。出土的象牙被挖出後又被埋了回去。爲什麼?因爲象牙太不容易保存了,現如今也只有自然保護才得以遺留。這也是最可惜的一點。

2001年的時候,一個房地產商買下了這塊地,打算蓋小區。挖掘機一剷下去,金沙出土了。可是,也就是這一鏟,讓考古者泛起了一陣遺憾。原來該蓋小區的地方,成了金沙遺址;該睡在地下的歷史,如今活了過來。現在,我們慶幸發現了金沙,也有遺憾這一鏟對文物的破壞,還有我們不能把所有的文物、歷史展示給後人,只展出了百分之十。可是金沙,無論她完不完整,只要我們知道她,她的價值、意義就會被真正詮釋。

我們要走了。渾濁的摸底河依舊平靜,深邃,向我們說:“文物是歷史的輝煌之筆,它是聖潔的,神聖的。歷史已是過去式,而文化是現在時,而對歷史文化的崇敬與發揚,將會是將來式!”

篇四:關於名勝古蹟的作文

嘆武侯祠,品三國味

王芷豪

跨過那道木門,走進那莊嚴而又親切的武侯祠,一進大門,一口大缸,兩旁的柱子上刻有一副對聯:“三顧頻煩天下計,一番晤對古今”讓人振奮,聽講解員講,前面就是三義廟,傳三義廟以前叫三義祠,話說是後人祭祀劉關張所建立的,它的歷史也有兩百多年了,三義廟前有一個香爐,裏面則是劉備與關張二人的塑像,有一種凜然不可侵犯的感覺,很莊重肅穆。大殿正中懸掛着一方“神聖同臻”大匾,上款爲“道光乙巳年艾月吉旦”,下款爲“靴鞋行衆姓弟子立。”這是何寓意呢?講解員道:“劉備年幼便喪父,家境清貧,曾經‘敗履’。”在《三國演義》中就有袁術罵劉備爲“賣履小兒”。明清時期,民間行會興起的製鞋、修鞋、販鞋等與鞋有關的行業,都尊劉備爲祖師爺,而關羽則是我國古代忠義的最高典範,元代時便被供爲“財神”。我想:“那張飛不就是屠宰行業的祖師爺了?”嗯?我還真猜對了。經過寬闊的過廳,再回到之前的尚未參觀的大門,漢昭烈廟,我很疑惑,這個地方到底是叫武侯祠?還是漢昭烈廟?原來這是歷史上唯一一所君臣合葬的祠廟,它的原名就叫漢昭烈廟,可當諸葛亮死後,因劉禪不許再建祠廟,於是衆人都到劉備墓來祭奠他,於是名字便逐漸變成武侯祠。向左走一會兒,又來到了“文武廊”,一進去便看見了諸葛亮的雕像,頭戴藍帽,手握羽扇,安詳的神態裏流露着琢磨不透的計謀,想起進門前簡介旁後人對諸葛亮的評價“名垂宇宙”、“萬古雲霄一羽毛”不禁心生敬畏,爲那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心,與那絕代智謀。

不論是賣草鞋的劉備還是當年只是一介書生的諸葛亮,他們都是低下出生,但並沒有因爲身份的低賤而自棄,仍然執照自己的理想走下去,一直努力,中途雖然有些坎坷,也多多少少有些挫折,可那一顆向着夢想前進的心卻絲毫不變,爲了自己的前途寧願退一步海闊天空,最終也都成功了,實現了夢想,人們要明確夢想,不要在意現在的處境,有些時候不能硬抗,能屈能伸,劉備在危急時刻是跑得快,但卻保全了性命,這是值得的。

武侯祠是三國蜀文化的結晶,它不僅僅是建築,更是三國忠義、友誼、機智的完美詮釋。

篇五:關於名勝古蹟的作文

望江樓——紀念一位女詩人

朱勁遠

唐朝,作爲詩的朝代當之無愧。但是,被李白、杜甫等詩人的光芒掩蓋的有多少人呢?有多少隻有專家學者領會過他們的才華橫溢,而普通人並不熟知的詩人?我在望江樓公園就瞭解到這樣的一位寫下千古絕唱,卻不能名聲遠揚的詩人——薛濤。

望江樓公園作爲薛濤的安息之處與紀念之處,分爲南面的園林開放區與北面的文物保護區。從南大門進入公園,讓人心魂俱靜,竹林茂密、水聲潺潺。竹林茂密,遮住陽光投影;水聲潺潺,和着鳥鳴輕輕。想想薛濤的靈魂生活在此處,一定會感到愜意。

我們走走停停地來到文物保護區,放眼望去,在衆多小巧精緻的建築的襯托下,一座古塔分外奪人兩目。這便是大名鼎鼎的望江樓。望江樓高39米,分爲4層,雖然並不算高,但站在它面前卻能感受到它的莊嚴。望江樓的整個塔身是木製的,下面兩層四方飛檐。上面兩層八角攢尖,每層都蓋上漂亮的綠色琉璃瓦。當走到一層中共中央時,才發瑞頭頂有一幅畫:一隻渾身上下金燦燦的鳳凰,展開雙翅在空中飛舞,五彩繽紛的尾巴拖在身後,那金光四射的眼睛令人神往。一束束鮮花簇擁着鳳凰,正襯出她的華美。至於這鳳凰代表什麼,我也只是隱隱約約地想到點什麼。帶着對鳳凰的思考,走上了第三層,從這望下去,只見錦江的水緩緩流淌,不禁讓我想起那副無下聯的對聯:“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上望江流,千古江流,千古江樓。”但是,在這望江樓的樓閣中,卻有一個看似與望江樓無關的東西——一尊文曲星銅像。文曲星主管文運,當大宮的人被稱爲文曲星下凡。可是薛濤一生未做過官,怎麼就與文曲星有關係?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看完了望江樓,但是對薛濤本人可以說一無所知,於是我便去了薛濤紀念館。在鐫刻的文字中我瞭解到:薛濤幼時是一名樂妓,受人鄙視,但因爲才華出衆而與衆多著名詩人有過交往,並從中受益非淺,不久,她便擺脫了樂妓這一身份,身自由之人。她唯對詩詞滿腔熱情,到了四十多歲時,她與愛人元稹分別,從而更喜歡創作絕句與律詩,通過詩來表達對元稹的真情與愛戀。可以說她是一位用心來寫詩的人,將詩作爲一句寄託,一種傾訴。因此,盡心盡力完善它。浣花溪畔車水馬龍,薛濤憑自已的才華無疑可以得到更多的金錢,更大的官職。而她見元稹遲遲未歸,便遠離了喧囂的鬧市,在碧雞坊築起一座呤詩樓,將自己浸泡在詩詞之中,獨自一人,但生活愜意地度過晚年。

有人會說,薛濤的一生是黯淡的,財產不多,官沒當上,孤身一人。但是,這個人不是普通人,是薛濤。她通過自己的上進擺脫了樂妓的低賤;通過自己的才華,在與其他詩人交往中受益;通過自己的不斷追求,能在作詩中得到心情與精神上的所有滿足。可以說,她的一生是成功的,是另一種文曲星下凡的表現吧。而她所追逐的並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成功與優秀。她把自己所熱愛的事的每一次創作,每一點進步,看做無限的快樂與滿足。藝術界的梵高,科學界的法布爾不都是如此嗎?

有許多人將提升自己作爲成功的跳板。努力的動力,不是對知識的渴望,而是對高升的慾望,這與薛濤相比是多麼的可笑。

在望江樓一層頂端的那畫告訴我:不要去追逐成功、追求優秀,你自然會成爲金鳳凰。

篇六:關於名勝古蹟的作文

追尋太陽神鳥

覃澤儆

三千年前的夏天,一個風塵僕僕的男人走過田埂旁,左手中拿着一根帶血的象牙,右手向不遠處招手。一座矮小的土屋旁站着他的妻兒,他們快樂地歡呼,明天的祭祀貢品有了。

這就是兩千年前的金沙!

一天,我和我的同學來到了金沙遺址博物館,此時,金沙的古物似乎在召喚着我,使我迫不及待地跑了進去。展現在我眼前的是一個氣勢宏偉的遺址坑羣,遺址坑分爲多個。我走到一個遺址坑前,發現這裏成堆的象牙多達八層,擺放極爲規律,考古工作人員在這裏曾發掘了數以噸計的象牙。我疑惑地問講解員爲什麼這個遺址坑中有那麼多象牙。他笑笑說:“你只要到二號坑去看看就知道了。”我走到二號坑前發現二號坑發掘出了大量象牙、玉器,還有大量金器,同時金面具就是在這裏發掘的。這時,講解員便來解答我的難題了:“這個坑是原來爲祭祀臺,玉器象牙都是祭祀臺祭祀時所用的器具,而黃金面具是當年祭祀的面具。在進行祭祀時會佩戴。”聽到這兒,我的腦海裏不禁浮現出許多畫面:祭司站在祭祀臺上,戴着金面具,穿着巫師服,在祭祀臺上手舞足蹈祈雨,祭祀臺下虔誠的民衆跪在臺下,雙手捧着一根根一米來長的象牙。在當年沒有科學方法的時代,這是人們對天地的一種信賴。

成都金沙博物館現存有文物一萬餘件,但是最有名的還是“太陽神鳥”金箔。一進展廳,一道金光正打在“太陽神鳥”金箔之上,給它帶來了一種莊重感和神聖感。讓人最爲驚歎的是這件“太陽神鳥”金箔薄如蟬翼,當我聽到它的含金率達到了94。12%時,不由大吃一驚。含金量如此高,同時做工更是如同鬼斧神工。金箔上雕刻了四隻太陽神鳥繞着太陽飛翔,太陽四周等距分佈有十二條旋轉的光輝。講解員說到:“中間太陽是太陽神的標緻,太陽神鳥則是太陽神的鳥。這金箔表達了金沙人對太陽神的崇敬之情。”

金沙帶給人的是一種神祕感,而我對金沙的文化而是帶有一種崇敬之情,在商朝時,歐美等地還處於野蠻人時代時,金沙人已經戴上金面具,製造出“太陽神鳥”金箔有了自己的信仰和文化。

這就是金沙的文化之美。

篇七:關於名勝古蹟的作文

蜀王墓的故事

成可欣

成都金牛區有一個博物館,叫作“永陵博物館”。

“永陵博物館”分爲了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展覽館,第二部分則是“地宮”。

我草草地參觀了展覽館,裏面全是出土的文物。

走出展覽館,有一個大門,一進去便是地宮,“地宮”的裏面燈光很暗,怕光太強,損壞墓的本質。這裏有些陰森森的,陰氣很重,又因爲“地宮”裏沒有其他人,所以後脊骨涼涼的。

“地宮”裏大約有五米多寬,六米高左右,分爲前房、中房,和後房。前面是一條長長的通道;而中間部分,是最大的,蜀王王建的墓就放在這裏。墓爲長方形,約有十幾米長,一米多寬,由四塊大玻璃保護起來。墓外面的四壁上,有24個小人,她們都手拿着各種樂器在“表演”,有的吹,有的拉,有的彈,有的唱!她們都在爲永遠沉睡的蜀王表演。墓的周圍,有12個“擡棺材的小力士”,它們都是用石頭做的,個個用手穩穩“託”住蜀王的墓,它們大約有30釐米高,應該有點重,小力士們一個個面目炯炯有神,忠誠的保保護着蜀王的棺材;最後,那裏擺了一個破舊不堪的石像,那正是蜀王的石像,石像高86釐米,可能特別重。從石像中可以看出,蜀王顴骨高突,面帶微笑,和藹可親,但又有一種凌然不可侵犯的,與衆不同的風姿。每一個部分本來都用高6米,寬也約6米的墓門隔開,可現在木質的墓門已經壞了,重新又修了兩扇鐵門。

當蜀王的墓才被挖掘出來時,考古學家們很驚奇,這是目前中國唯一一個修建在地面之上的皇陵。

可是,考古學家們的難題來了,當時正是戰亂時期,永陵也是日本轟炸的目標之一,這些文物要是被損壞了,如何向世人交代呢?

於是,人們把可以拆散的和較輕的所有文物都搬走了,藏在一一個大工廠裏。最後,只剩下了蜀王的石像。大家想法設法如何運走石像,可它又太重,又怕被損壞。而且,這座蜀王的坐像是我國唯一一個古代皇帝的遺像,格外珍貴!最後,考古專家們只好請來了滑桿師傅,用竹架架住石像,再用布包裹好,悄悄運走石像,藏了起來。

後來,等到國家安定下來,考古學家們才又小心翼翼地搬回了文物,供人們參觀。

考古學家們爲了讓世人能看到這些文物,爲了讓世人們瞭解我們中國古代偉大的歷史,他們用心,無私地爲人民服務着。

去過永陵博物館的人們一定會記得蜀王,而不一定會記得爲了我們,想讓我們瞭解歷史文化,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下穿梭的這些考古學家們。他們默默無聞,爲了世人,他們寧願付出生命。

我想,考古學家們是爲偉大事業而奉獻的人,他們永遠會被我們銘記在心!

篇八:關於名勝古蹟的作文

憶唐代遺址

謝林佟

杜甫草堂博物館的北面有一個不大不小的展館,叫做“唐代遺址”陳列館。遠觀這是一個單體建築,佔地大約400平方米,建築表面有很多穿插在一起的木條,巧妙地將古代元素與現代元素結合在一起。

在黃色的燈光下,遺址陳列館反射出歷史的厚重感。踏進展館大門的第一步,我就能感受到這樣的氣息。這個目測長約30米,寬約15米,中部落空的地方就是唐代人生活的遺址。靠在欄杆邊兒,向下俯視,亂磚中散落的一些陶碗、亂石砌出的井,很粗糙的陶盆,不難看出這些都是下層百姓的生活用品。同時在出土的大量唐代器物中,居然有一個大邑瓷碗,瓷碗的底座十分小、碗口又很大,有一股濃濃的藝術氣息,碗內是翠綠色,猶如碧玉,與杜甫的“大邑燒瓷輕且堅,扣如哀玉錦城傳”相吻合。遺址中還出土了一通唐代僧人的塔銘碑,上面描寫的環境也與杜詩一一吻合,可見此處遺址的發現有多麼重要的意義。

我來過很多次唐代遺址,遺址是沒有變化的,但我對遺址的感受卻在變化。

二、三年級時,我看到遺址想象到的是,杜甫一家和鄰里相互串門,十分熱鬧的情景。而現在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我彷彿看到的是在嚴武救濟下,不是特別拮据的杜甫,在秋天時節把成熟的桃子分與鄰里,大家相濡以沫,不再“路有凍死骨”。在大雨傾盆時節,風“卷我屋上三重茅”;雨,使“屋漏無干處”。那是杜甫爺爺的家啊!那時杜甫不是先安頓好妻兒,而是吟歎道“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杜甫可以爲了天下的人們都有風雨不動的房子居住,自己寧可“受凍死亦足!”

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和曾受盡窮苦折磨的人們何曾想過千年後的今天,幾乎人人都住進了這廣廈;何曾想過他們曾受盡苦難的家園也被保護、流傳千秋!

這樣爲了大多數人而不惜自己的精神和悲天憫人的愛國情懷是不會被淡忘的,它被世人稱頌、學習。因爲它代表着民族精神,只要你走進草堂,走進詩聖,走進這段歷史,你便會感悟到這樣的精神魅力。

篇九:關於名勝古蹟的作文

遊唐代遺址

孫楊涵

唐代距今約有一千多年,而杜甫爺爺是否在杜甫草堂生活過,沒人敢肯定。但當草堂的唐代遺址被人發掘後,這一切都不一樣了。

進入唐代遺址,一股濃厚的“歷史氣息”撲鼻而來,又陰又潮,一大股土味兒,唐代房址和一些生活器具就放在這個大大的土坑裏,剩餘的一些器具及用品都陳列在坑外的展櫃裏。

坑內有3處房址、3條排水溝、3口井、幾處疏水系統、幾處窖坑。種種跡象都表明唐人曾在此居住過。

細看坑下的井,鋪磚的方式很科學,橫着一排,豎着一排,使結構更堅固。橫着的一排磚是一塊三角形的再接一塊長方形的,三角形基本上是等腰的,它的腰與長方形的長邊正好拼合,基本相等,這樣連續拼成一圈後的形狀和甜甜圈倒是有些相似。

還有坑中的疏水系統也挺新奇,疏水處地勢稍稍窪下去一點,呈長方形,上面鋪着的鵝卵石正是用於濾水的。

再看坑外的展櫃,其中陳列着一些娛樂用品,而其中的圍棋子正好與杜甫爺爺所寫的詩句“老妻畫紙爲棋局,稚子敲針做釣鉤”相吻合,下下棋、作作詩,便是杜甫爺爺的興致所在。杜甫爺爺的生活條件並不大優裕,但他依然樂觀,自己處在逆境,但仍心繫百姓,就如他詩中所寫的那樣——“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他爲了百姓,願“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杜甫爺爺的愛國情懷、廣大胸懷以及那一手好詩,都被後世所銘記,以至於唐代以後的宋元明清及現代的人修築了杜甫草堂,無數人民前來瞻仰。

放眼觀望整個展廳,大部分器物上都有綠色的“花紋”。但經過觀察和講解,那其實並不是什麼花紋,而是修補文物的東西。它們與文物本不是一體,是根據碎片推測出器物的模樣再將碎片與這種綠色的東西合在一起復原出器具。復原的器物看起來樸實無華,但我們所看不到的是,這些修復者,他們花了多少時間與精力在文物修復上,才能從寥寥無幾的碎片中推測出器物的正確模樣,並完美修復,無傷文物,且毫無違和感。而那些發掘遺蹟的工人,所有爲他人、爲國奉獻的人,他們的責任心、奉獻精神和他們的匠心都使人感到溫暖。

或許藏在唐代遺址和杜甫草堂背後的最美好的東西便是如此。

篇十:關於名勝古蹟的作文

遺蹟——金沙遺址

母丹

天空陰沉沉的,徐徐微風吹過面頰,雨滴答滴答順着樹葉掉落在地上。我載着興奮,載着好奇,走進了這個古蜀世界——金沙遺址。

我先踏入了遺址館,遺址館內有許多考古發掘現場的方坑,供人走近觀賞的小道曲折蜿蜒,穿插在館內。我走在小道上,看見每一個坑位都標明出土了什麼文物,其中有一個又大又深的坑中有一棵很大的樹根,講解員告訴我們,這是一棵三千年前巨大的榕樹樹根,發現於摸底河邊,樹根涉及範圍達一百餘平方米,反映出當時樹木參天植被繁茂的環境狀況,爲了更好的保護它,就在地面上蓋了一層玻璃,人們只能在上面觀賞。

當年金沙遺址中挖掘出了許多象牙,這些象牙已經腐跡斑斑,金沙遺址一共出土了很多噸象牙,最長的幾乎接近兩米,太讓我震撼了!成都怎麼會有這麼多野生大象呢?這個問題埋在了我的心裏。

我們離開了遺址館,來到了陳列館第四展廳。整間展廳灰暗暗的,只有一些微弱的光線。一進去,最奪目的便是佇立在中央的太陽神鳥,太陽神鳥是天府成都的標誌物,是金沙的鎮館之寶,在紅色背景與燈光的襯托下,金燦燦的外層圓形金箔更加耀眼,內圈鏤空的四隻飛鳥圍繞着中心帶有鋸齒形的太陽形成了太陽神鳥圖案,它隨着玻璃圓柱慢慢地旋轉着。太陽神鳥,表達了中華民族追求光明、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還有嚮往太陽、崇尚光明的飛天夢想。就這樣,我帶着自己的敬畏之情離開了四展廳。

接着我來到了一號展廳,展廳裏有一幅展現古蜀人民當時生活狀況的大型想象復原半景畫。只見雜草之中,雄壯的幾頭大象彷彿緩緩向我走來,野鹿正在吃着雜草,旁邊有一座小山村,有一戶人家住着茅草屋,母親抱着嬰兒,在屋外盼望着出門勞作的丈夫歸來,老人家拿着鋤頭在辛勤地耕地。這生動形象的場面讓我身臨其境,彷彿帶我穿越回幾千年前那個原始、落後、非常環保和生態的生活環境中,也讓我不禁感嘆是科學的不斷髮展才有了人類的進步,才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金沙遺址,一個屬於古蜀的世界,是古蜀人留給我們寶貴的遺產,有了它,我們纔可能近距離地接觸和了解成都的歷史,我們應當愛護與珍惜。可是,我們作爲21世紀的現代人,又將留下些什麼歷史給我們的後代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