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題目

本文已影響 12.16W人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在這樣陣陣的兒歌聲中我們迎來了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習俗可多得很呢!包糉子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薰艾葉,喝雄黃酒,在手上腳上綁上五彩繩,聽說是爲了辟邪的。

糉子是家家戶戶過節必不可少的吃食。每年外婆在包糉子前,總是先將糉葉泡上很長時間,然後再煮上一天。裹糉子時先取三片泡好的糉葉,給圍成圓錐形,然後放入已經洗好的糯米,也可以根據個人喜好放紅糖、蜜棗、紅豆等,最後用棉線捆起來,一個個玲瓏可愛的糉子就誕生啦!

接下來就該煮糉子了。揭開鍋蓋,香味瀰漫了整間屋子,解開棉繩,一個個熱氣騰騰的糉子像是一個個剛睡醒的小姑娘一樣,臉蛋紅撲撲的。再看看那一粒粒飽滿的糯米,就像鑽石一樣散發着它的光芒,讓人心裏像貓抓了一樣,好想嚐嚐它的味道可又怕破壞它那美好的形象。

糉子可是大有來頭呢,以前愛國詩人屈原眼看着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他不忍自己的祖國被欺凌,便在五月五日投江自盡。人們怕屈原忍飢挨餓,於是每年的五月五日便把米團丟在江裏,可是全被魚蝦吃了去,後來人們想到了用糉葉去包住然後投入江中,因此就有了糉子。

爲了世世代代紀念屈原,人們就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屈原跳江的日子定爲端午節。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