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賞鑑抄寫

本文已影響 11.25W人 

在時代的滾輪下,“碎片化”不知不覺地“潛入”進我們的生活中。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碎片化”顧名思義,就是把一個整體分為許多小塊。具體到我們的生活中,就好比放學後,坐上地鐵,隨手掏出一本書,讀個幾頁便到站了;就好比到家後,我打開QQ音樂,便在音樂的薰陶下做起了作業;就好比做完作業,打開微信回覆幾句話,用幾個表情包,再發幾個朋友圈;就好比刷完微信,從書架上挑選幾本短一點、薄一點的書,躺在沙發上開始閲讀,讀了幾頁就睡覺了。這便是我們的碎片化生活。而“碎片化”的影響不僅僅是在人類身上發生,包括文字也是一樣。

在古代,人們使用深奧的古文進行寫作,甚至都沒有標點符號,閲讀起來甚是費勁,“博覽羣書”往往要花上非常長的時間。而現在的文字大都有些淺顯,大多以敍述一件事情為目的來寫的。並且在科技的幫助下,文章不再只侷限於文字的表達形式,插圖、動態、圖片甚至是有聲讀物,都成為了文章的一部分。因而,看書的人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理解文章的意思。

這就是“碎片化”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而造成這個的原因,簡單來講,就是人們要做的事情變多了,而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所以,只能壓縮做每一件事情的時間。雖然這有個好處就是做的事情更多了,從這些事情中可以得到比以往更多的知識,但這樣會出現新的問題,那就是我們很難沉下心來,慢慢地花很大的精力、很長的時間去做某些事情。讀書比如,碎片化的閲讀使得我們的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有所下降。許多同學都説“一怕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樹人”,這樣的原因是什麼呢?當我們習慣閲讀小短文,完成一篇800字的文章便會變得越發困難,東拼西湊也難以完成這樣的“長文”;當我們缺少了閲讀古文的經驗,這些古老的文字就會變得越發生疏,更不要説讀懂古文在文字背後所隱藏的心緒了;至於魯迅先生的文章,其特點便是會將中心內涵隱藏在文章背後,需要我們用敏鋭的觀察力與閲讀理解能力去洞察文字。那麼,這“三怕”是不是也反映了我們在碎片化影響下,逐步退化的閲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呢?不僅只是這些,難以沉下心來,讓人們在很多領域,無法取得非凡的成就。畢竟“術業有專攻”,要成功就得努力、專注,全心全意去投入。就像司馬遷,差不多用了他畢生的精力來完成這部名垂千史的《史記》;就像越王勾踐,卧薪嚐膽、操練兵馬多少年,才打敗了吳王夫差。

總之,我希望人類在未來,是享受科技而不是被科技所役使。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