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載體讀後感

我們仨讀後感1500字作文

本文已影響 10.46W人 

我想從他們一見鍾情時說起。

我們仨讀後感1500字

第一次見面,錢鍾書傻傻地對楊絳說:“外界傳說我已經訂婚,這不是事實,請你不要相信。”

聽後,楊絳也趕緊地說明:“坊間傳聞追求我的男孩子有孔門弟子‘七十二人’之多,也有人說費孝通是我的男朋友,這也不是事實。”

然後他倆很自然地走到了一起,相遇相知,一起經歷刻骨磨難,共度此生。

《我們仨》這部作品不長,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我們倆都老了”,寥寥幾筆,可以看做爲全書的序言,以老人的夢引出背後離別之意。第二部分“我們仨失散了”,這是一個“萬里長夢”,用隱喻的手法記錄了丈夫錢鍾書與女兒錢瑗纏綿病榻的最後兩年時光。第三部分“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它是全書的主體部分,深情再現了一個小小的三口之家恬淡相守、與世無爭的日常,從兩人二十多歲一起去劍橋大學讀書開始,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錢瑗與錢鍾書先生的先後去世,從此“寓所”變“客棧”,“家在哪裏,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爲他們的相遇相知而感動。

錢、楊的結合,符合我心目中才子佳人式愛情的範本。近代中國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氛圍下,類似徐志摩的拋妻棄子式文人依舊數不勝數,他們或受西式文化影響過甚,或受傳統男尊女卑文化荼毒,在愛情和家庭責任方面鮮少擔當。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錢、楊的愛情愈發使我覺得難能可貴。這其中最使我印象深刻的一幕便是楊絳懷孕時,錢鍾書諄諄囑咐妻子:“我不要兒子,我要女兒——只要一個,像你的。”感動之餘細評,頓覺這是錢鍾書對妻子最美妙的情話。楊絳在文中隨後自我調侃道:“我對於‘像我’並不滿意”,她認爲“要一個像鍾書的女兒纔好”,可見在楊絳的眼中,自己並不是完美無瑕使人滿意的。但就是這樣一個自己都不甚滿意自己的妻子,錢鍾書卻只要一個與她類似的女兒。社會上的“重男輕女”思想皆不足道,有的只是二人對愛情的堅貞不渝。

爲他們的不離不棄而感動。

“錢家的媳婦不好當”。30年代末,有人邀請楊絳擔任蘇州振華女校校長,錢父錢基博很不認同,認爲女人“謀什麼事?還是在家學學家務!”而楊絳父親對錢博基的態度也十分不滿:“錢家倒很奢侈,我花這麼多心血培養的女兒就給你們錢家當不要工錢的老媽子!”最後楊絳還是違背了公公的意願去當了校長。這背後,錢鍾書的理解和支持必不可少,最終安然度過了這次家庭內部糾紛。而在面對外在磨難方面更是如此。1966年“文革”爆發後,楊絳是最早受衝擊的學者之一,比丈夫錢鍾書還早三天成爲“反動學術權威”,向來溫文爾雅的她很快被罰掃廁所,時不時接受各種各樣的批鬥,甚至還被剪了“陰陽頭”。1970年7月,她被下放到河南信陽的“五七幹校”,雖與丈夫團聚,但終究被累病倒了。直到1972年,二人才被“特赦”回京。楊絳在書中談到“我們不論在多麼艱苦的境地,從不停頓的是讀書和工作,因爲這也是我們的樂趣”。錢鍾書亦深情表白楊絳:“從此我們只有死別,而無生離。”錢、楊二人的豁達樂觀和不離不棄正是順利度此劫難的關鍵所在,尤使我爲之幸甚。

爲他們的平淡真實而感動。

我們仨的家是一個處處透出平凡真實的三口之家,這個家裏有“父女兩個玩得正酣。鍾書怪可憐地大聲求救:“娘,娘,阿圓欺我!”阿圓理直氣壯地喊:“Mummy娘!爸爸做壞事!當場拿獲!”這個家裏有楊絳生錢瑗後住院,鍾書“每天到產院探望,常苦着臉說:‘我做壞事了。’”這個家裏有爲一個法文“bon”的讀音而吵的架,最後“我們覺得吵架很無聊,爭來爭去,改變不了讀音的定規。我們講定,以後不妨各持異議,不必求同。”這個家裏還有吃蝦時楊絳很內行地說:“得剪掉鬚鬚和腳。”但剛剪得一刀,活蝦在手裏抽搐便嚇得逃出廚房:“蝦,我一剪,痛得抽抽了,以後咱們不吃了吧!”然而錢鍾書卻跟她進道理,說蝦不會像我這樣痛,他還是要吃的,以後可由他來剪。類似的生活點滴不勝枚舉。楊絳先生說:“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爭,與人無求,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然而楊絳的那句“但是我陪他走的愈遠,愈怕從此不見”終使我明悟,書中第二部分催錢鍾書上路的,正是無情的時光。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

一九九八年歲末,鍾書去世。

二零一六年初夏,楊絳去世。

他們仨從此團聚,不再死別,亦無生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