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載體話題

以物爲情感載體的作文(通用15篇)

本文已影響 10.05W人 

篇一:以物爲情感載體的作文

以物爲情感載體的作文(通用15篇)

一枚硬幣

天空陰沉沉的,雨絲細細密密地交織着,已等了許久,然而一直沒有合適的車。他跺了跺腳,臉上寫滿了焦急。

遠處,在雨幕中又駛來了一輛公交車。

他本已不太抱大希望,但在公交車近了些後,他驚喜地發現,這就是他要坐的車!

在一聲輕響後,公交車停下了。

他抖了抖傘上的雨水,隨着人羣擠進了車門。

站在車門旁,他下意識地把手伸進了口袋,突然愣住了。

錢呢?

明明記得放進去了,可爲什麼就找不見了呢?怎麼會這樣?

他摸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但裏面的確沒有錢。

眼看着前面的人都上去了,他有幾分窘迫,站在那兒上也不是,下也不是,身上開始冒出汗珠。

司機似乎看出了些不對勁,說:“快上呀,後面還有人呢!別堵那兒不動!”

他身上的汗更多了。

“叮噹——”

一聲清脆的響聲使他回過神來。

“小夥子,別愣了,快上啊!”後面傳來一個蒼老的聲音。

他扭頭一看,後面有一個老人正催促他,還輕輕地推了他一下,臉上帶着和善的笑容。

他也不知道他是怎麼上去的,只記得那枚看似普通的硬幣閃爍着的光澤似乎照亮了整個車廂,照亮了這個陰雨綿綿的天氣。

“大爺,那一塊錢……”他的話還沒說完,老人就打斷了他。

“就一塊錢,沒什麼要緊,你不用還了啊,如果你覺得過意不去,就在碰上和你一樣處境的人之後幫他付上吧。你就當這錢存你那兒了。”

他突然發現這個世界並非只有冷漠,也是有真情存在的。有時感動自己的,就是發生在那一瞬間的一個微笑的舉動。

“謝謝……”

“都說了不用還了,你還計較啥,你看你這孩子……”

過了兩站,老人要下車了。他望着那個消失在雨中的身影,默默地在心裏記下了那一枚硬幣。

篇二:以物爲情感載體的作文

物已稀爲貴?不!物以需爲貴!不難發現,人們發出這樣的感慨,早知道我就不把xx帶出來了這下想用卻找不到了。這是由於我們要用到它,才彰顯其價值。物以需爲貴。

然而,這需也是有限制的,譬如谷糧,爲我們所必需,卻不顯多貴,因爲它極易獲得由此關之,需而不得方顯貴。生活中的浪費水現象嚴重,儘管各地各出都在宣傳,卻收效甚微,爲什麼呢?因爲我們並未切身感受到極度口渴卻無法獲得水的絕望,相反,水,對於我們觸手可及,這在意識上讓我們鬆懈於是水並顯得珍貴,但是對於生活在山區乾旱地帶的人而言,水的價值同等生命。我想,在沒有比需而不得人,更懂其珍貴的了。

但是,要想完全體會萬物的美好,又必須讓人親自體驗,也就是,極度需求後的獲得才能發現事物本身的美妙。相信大家都有這種經歷,往往我們對父母買給我們的書籍棄之一邊,而熱度於自己購買的雜誌,文集由於我們有這方面的需求,便更容易沉迷,有或者苦苦禽獸請求父母得到的東西總是比輕易得到的東西看的重些。此間道理,不外如是。

也許有人反駁,只有稀世的珍寶才最珍貴,最美好,其實不然,打一個最淺顯的比方,用你七天的糧食換原版真跡的(清明上河圖)你願意嗎?七天不吃不喝,已足以令你死亡,得到在稀罕的玩意兒又有何用因此,物還是需要的更珍貴。

如此,我們便應該有珍惜它!所擁有的意識,我們如今擁有的一些看似無用的事物在未來的某個時刻也許會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倘若你不在意的丟棄,留給自己只會是遺憾與後悔。

這不正如人生,前人長輩所積累的經驗沉澱在生活裏,也有有些無法理解,但是將來的我們必定需要,因而,何不在現在把握。將日後需而不得絕望彌消?假想自己無能爲力的困囿,你定能發展生活中處處的美好。也唯如此,你才能收穫幸福。

物以需爲貴。

願君珍愛之。

篇三:以物爲情感載體的作文

閱讀就像一杯剛沏的清茶,只有你細細品味,纔會發覺那小小的空間裏充滿了無盡芳香。

總覺得,閱讀不僅只是對書中文字的瀏覽,而是一種理性的思考,將自己置於作者情感之中,陶醉其間,與巧妙的思緒結構能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

我爲冰心的情感而陶醉,《繁星·春水》中寫道:“牆角的花兒呀,當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呵呵,冰心奶奶,在這一字一句中無不流露出您對千千萬萬青少年的期望啊!對童年的回憶與童真童趣溢滿了整部書間。

讀冰心,我爲真誠與善良而陶醉。

我爲朱自清的情感而陶醉。“誓死不領美國救濟糧。”這是我對您的初印象——一個堅毅剛強的硬漢形象。在課文《背影》中,你看見父親翻越月臺時的背影不禁淚眼朦朧。平凡的我眼眶也溼潤起來。你在臺燈下讀着弟弟的來信,得知父親病逝的消息之後又是怎樣的悲痛與無奈呢?

讀朱自清,我爲真情與堅強而陶醉。

我爲魯迅的情感而陶醉,在桌上刻下一個“早”字,勸誡自己勤奮努力、不斷拼搏向上,這一個字激勵了多少當代熱血青年爲夢想而不斷奮鬥啊!長眠於地下的您應該感到一絲慰藉吧;《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記錄了你童年的趣事;《藤野先生》表達了你對老師的敬佩與對荒度時光留學生的責備;《阿Q正傳》中,對那個身處社會底層遭人嘲笑與厭惡的小人物進行了同情與批判。現在的阿Q精神已家喻戶曉,爲人傳頌。

讀魯迅,我爲深沉與惋惜而陶醉。

文學殿堂是如此的迷人,我時常一人捧着書,仔細品味那字裏行間流露出的真情實感,陶醉其中,悟出道理。

情感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只有切身體會、陶醉其中,纔會發現豐富的寶藏:情感使我們從愚昧走向文明、從無知走向有知、從呆板走向智慧,成爲人成長中的必不可少的動力!

篇四:以物爲情感載體的作文

母親和水杯

我有一個水杯,是在很久之前買的了,用了許久,直到現在已經過去幾年時間了,我卻仍然還在使用着它。或許有人覺得是因爲它很獨特,或是十分昂貴,但很抱歉,都不是,這個水杯很普通,能普通到什麼程度呢?就是市面上普遍都能買得到的那種。

青綠色的杯蓋,透明中又略帶點青綠色的杯身,還有一條結實的杯帶。當初買它是因爲一眼就相中了,而幾年過去了,杯身上的文字基本都被磨沒了,杯帶也已經斷了。

既然杯子都成這樣了,爲什麼不換一個呢?看到這問題,我不禁回憶起剛買起水杯沒多久時。

那天十分炎熱,我剛從外面”耍”回來,一看出門時還在桌上的水杯不翼而飛了,於是就趁着剛與朋友分別時的一股囂張,大喊道:“何方高人在此竊我寶瓶?可敢現身與我一戰?”而此時母親走了過來,笑着說:“高人在這呢,好了,多大的人了,還這麼幼稚,水杯我幫你洗了,都是個大小夥子了,還這麼不注意乾淨。”這時我才注意到我的水杯洗完澡,已經安靜地立在廚房裏了,這時候我就向母親咧嘴一笑。

從這以後每天母親都會爲我清洗杯子,洗好,放在窗邊曬,之後再把水倒進杯中,放在桌子上面。正因爲如此,所以我每次喝水的時候總會感覺到母親就在我的身邊,總感覺會聞到母親身上淡淡的香味,我不知道這是錯覺還是什麼。

時間在轉眼間流逝,終於有一天我離開了母親,回到了家鄉唸書。

從回憶中清醒過來的我看着窗外“嘩嘩啦啦”的雨水,聽着雨拍打的聲音,再望向桌上的那個水杯,彷彿映照着母親的面龐,往昔的日常在現在想來都只能是一種奢望了。

往日“囂張”的我已經“囂張”不起來了,應該是被這思念給磨平了吧。

望着這水杯,不覺得有一絲破舊,在我眼中,這斷裂的帶子,殘破的字母,都是母親留下的痕跡。摸着水杯,會感到一股溫暖,大概是母親把溫暖和關心藏在這熱水中了。

就是因爲貪戀這點溫暖,所以我纔不捨得捨棄這個水杯吧。

篇五:以物爲情感載體的作文

外婆和手環

在我的記憶中,外婆永遠那麼的慈愛。她就像天上派下來的天使,讓我的童年增添了許多絢麗的色彩。

從小到大,外婆都很疼愛我,我也喜歡外婆,好似天生就與外婆多了份親近。小時候我就是在外婆家生活的,外婆家就是一個園子,雖然不大,但過得很充實,前面是屋子,後面是種蔬菜的地,那裏還有三棵樹——梨樹、棗樹、石榴樹,每當果實收穫的季節,我都跟着外婆,看着她一步步地收果子,很是有趣。園子裏花果飄香,就這樣便可以在那裏度過一天的光陰,四處溢着暖暖的陽光,我被包裹在裏面。

外婆家很樸素,只是陳列了一些普通的傢俱,就和她本人一樣,身上穿着樸素,衣服是單色的,還有寬鬆的大褲子。我經常看着她倚在門欄邊織毛衣,臉上掛着淡淡的微笑,陽光輕輕地拂過她的臉龐,在陽光的滋潤下外婆原本蒼老的面容也多了一份青春的活力。

可是時光啊,不知是否在妒忌我的幸福。我真希望自己那年永遠沒有過生日,不然我身邊的親人也不會被早早地帶走了。但現實總是事與願違,在原本美妙的生日中,她走了,離開了我的世界,永遠都不會再回來了。這個可怕的事實,給了我很大的打擊,可是一切都是無法挽回的。當時,一輛大卡車疾馳而來,外婆重重地摔在地上,再也沒有站起來。一個精緻的盒子在空中緩緩打開,銀白的手環掉了出來,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上面的紋路清晰的露出來,它很華麗,卻又不失古樸,它落在地上,發出“啪”的響聲,外婆也倒下了。我緩緩蹲下來,用顫抖的手拿起手環,踉踉蹌蹌地走向外婆,一層薄霧籠蓋了我的雙眼。

好長一段時間我認爲全都是自己的錯,是我害了她,我不該過生日。後來漸漸長大了,也明白了人終有生死離別的那一天,就像外婆家的那棵棗樹,早已忍受不住害蟲的撕咬而枯敗。

後來我夢見外婆,她依舊倚在門欄邊,織着毛衣笑着,依舊是那個人,依舊是那些事,但我對於這裏卻比以往更加珍惜,因爲我和外婆只能以這樣的方式相見了。明白後也就放下了,而現在,我首先要做的就是默默守護我身邊重要的人,外婆給我的手環也被媽媽放起來了,怕是我見到了會傷心吧。

篇六:以物爲情感載體的作文

一支空筆芯

記得那次是六月的一個上午,面臨着畢業考試的壓力我們都強迫自己打起精神來學習,可是,面對這無窮無盡的考試,我們還是難以再說自己熱愛學習。那天老師又抱了一堆卷子來了,我們早已千瘡百孔的幹勁又打了一層霜。

就是那天的考試,我正在奮筆疾書的寫着,突然我的筆跡淡了,我打開筆一看,心裏瞬間涌起一陣惡寒——我的筆沒水了!我的心當時和那支空筆芯考試時如果遞東西被人發現,那是洗不清的罪。我知道這一點,我知道當時很多人也知道這一點。我當時懷着徒勞的心情低聲叫了兩聲就放棄了。

這時,我聽見旁邊的一聲輕響,我一看,一支筆芯掉在了地上。是我的同桌的。我撿起這支筆芯換上之後,心裏居然有一種劫後餘生的感覺。我看着那隻替下的空筆芯,筆尖反射着光,看起來可愛又無害。只是不想再幹了,它也許是有些累了,我的臉難掩飾的漏出了微笑。

有了新筆芯的支持,我的心安定多了,我又開始寫起了卷子,不同的是,我的心裏又多了一些充實。

這種美妙的充實,大概是這種情況獨有的。

然後這場考試就變得很簡單了,我記得我最後考了92分。多虧了這根筆芯,我纔可能有如此的發揮。

可是,在考試之後,我的心又有另外一種情緒黯然滋長了——這支給我力量的筆芯不是我的,是我偷的別人的。這個想法讓我不斷的聯想起來,越來越怕,越來越怕。彷彿一排多米諾骨牌一般,最後倒下的是我內心的驕傲。

再看空筆芯,我的心又回到了這冰涼的狀態。它裏面好像有一張張嘲笑與憤怒的臉。慢慢的,一點一點的撕碎了我的心,我當時因爲怕被發現,竟然怕到這種程度!

這是,同桌的聲音響了起來:“郝楚翔,是你撿的我的筆芯?”

當時我也想說一聲不知道然後落荒而逃,但想了想,別對不起自己了,所以我就輕輕的點了點頭,點的很慢。很穩。

“那就好,這支筆芯是我給你的。幸好沒被別人拿走。”

“你說什麼?”我有點不相信我的耳朵。

“我給你的。”她一字一句地說,彷彿我是一個聽不懂話的孩子。

“什麼?這不是你掉在地上的嗎?”

“如果是我掉在地上的,我自己會撿起來的,要是這樣,你還能用到嗎?難道你覺得我這麼傻嗎?”

說完,她就出去和她的朋友們玩去了,我望着她的背影,似乎想喊一聲謝謝。但不知道爲什麼還是沒說出來。一直會讓我記得。

直到現在,那隻筆芯我還存着,有時還會拿出來看看。我不會忘記它的。因爲,在我的記憶隨着我的腐爛成灰隨風隨風飄散時,它可能還會存在的。

篇七:以物爲情感載體的作文

“截至2022年,國際地理聯合會相關人員表示,水資源日益緊缺,請大家節約……”

“嗶——”,我關掉了電視。心裏嘀咕着:“現在連缺點水都能上新聞了?哪個月不用上幾噸水呢,水佔地球70%呢,真是小題大做!”想着,我把冷掉的洗臉水倒掉,又重新打了一盆。洗完臉,我決定去小區裏走走。

在電梯裏,貼着呼籲人們節約用水的海報。海報邊上,扔着一瓶沒喝完的礦泉水,它就佇立在那,用挑釁的眼光,直勾勾地盯着海報。樓下,一羣孩子正在玩水槍,邊上擺着大桶大桶的水,他們肆無忌憚地笑着、打着,地上倒滿了水,像是大地縱橫交錯的傷痕。再往前,一名花木工人正在一邊澆着花,一邊與小區居民談笑風生。那水管中清澈的水正噴涌而出,它們嘩嘩嘩地灑在一塊塊土地上,溢到了小區道路上,放任地盡情地流着、流着……驀地,我心頭一緊,恍惚間,似乎一下子來到了未來的另一個世界。

在那一年,國際地理聯合會正式把“水”列爲世界保護產物。

“因目前水資源極度短缺,國家水力資源部聲明,每人每天用水不得超過1升……”

“什麼!1升?之前每天可都是按噸用的!”得到這個消息,人們終於意識到:水不腐,亦不復。但現在都已太晚了。

我到小區裏走走,走着走着,我好像發現一切都變了。真的,缺少水的世界,一切都變了。玩水槍的孩子只拿着空槍在奔跑追逐,一朵朵向陽的花兒,現在低着頭在懷念甘霖。小區乾涸的土地,猶如一塊塊傷疤,條條裂痕,似乎在向人們發出無聲的控訴。

從電視上看到,江河湖海里的水越來越少,通往世界各港口的貨船停泊在岸邊,各國都出現能源不流通現象,必需品的缺乏在各地引起軒然大波。家裏的人們沒有水,生命奄奄一息;商店裏的人們因搶購一瓶礦泉水大動干戈;就連幾近乾枯的池塘邊,也圍坐着一羣面色憔悴的人。

看啊!那滾滾流動的長江黃河,已不再披着往日的榮光;那蛛網般的亞馬遜河,如今卻臭氣熏天;那貫穿非洲人民心靈的尼羅河,也如病重的母親,成了苟延殘喘的涓涓細流。

“水是不可再生的,而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繼上一年水資源大規模枯竭,地球上的人們或將迎來世界末日……”,電視裏還在播放着令人絕望的新聞,主播痛心疾首的話語,讓我猛然從恍惚中驚醒,回到了現實。

幸好,現在還在2022年,如果人們現在就意識到水的珍稀,現在就能得知缺水後人類的命運,那該多好啊!想到這裏,我堅定地站起身來,我打算也回去畫一張海報,我要在上面寫上這句話:物以水爲貴,請珍惜我們的小橋流水人家!

篇八:以物爲情感載體的作文

小學五年級,是我一段灰暗的日子,而一直陪伴着我,鼓勵着我的,是姥姥那顆甜甜的糖。

那時,爲了控制我的近視,父母商量着給我配了一副“角膜塑形鏡”——一種既能矯正視力又能控制度數的隱形眼鏡。可當時我年紀比較小,技術又不熟練,那副小小的眼鏡就怎麼也戴不進眼中,常常折騰到夜裏十一二點都睡不了覺。

每到那時,家裏的氣氛便凝固了,白晃晃的燈投下一片焦急的光影,大家的眉毛都不約而同的皺起來,擰在一起,像一個立體的“川”字,那焦急就夾在“川”字的三道淺溝中。尤其是媽媽總是用她那焦急又有點生氣的眼神看着我,像一顆隨時要爆炸的炮彈。而姥姥彷彿並不太在意,總是在一旁微笑着看着我,不斷的

給我鼓勵,緩解我的緊張情緒。

一天夜裏,在經歷了長達一個小時的折磨,精疲力盡的放棄之後,我迷迷糊糊的坐在桌旁,耳邊還回蕩着父母的吼聲“怎麼人家8歲的小孩都能行,就你戴不上?”頓時覺得眼前一片灰暗。

這時,我忽然瞥見桌上有一顆橘色的糖,糖的旁邊是一張紙條,上面寫着“不要放棄呀,繼續努力!”,一看就是姥姥的筆跡。我剝開糖紙,把糖放進了口中,用舌頭將糖裹住,輕輕地抿着。頓時,一絲橘子的酸甜在口中彌散開來,我貪婪的感受着這一絲難得的甜意,心中的沮喪和頹廢,竟然慢慢的褪去了,一絲溫暖漸

漸的涌上心頭。

後來,不管夜裏戴角膜塑形鏡成功還是失敗,我總會在書桌上發現一顆糖,檸檬味、草莓味、牛奶味……,這些甜甜的味道,陪我走過了那段灰暗。

之後的一天,我已戰勝了戴眼鏡這困難,我像往常一樣走進書房,看到姥姥正在忙來忙去的找着什麼。見我進來,她便拿出一顆糖遞給我,笑着說:“祝賀你,成功了!”看着姥姥和藹的笑容,我也笑了。熟練的剝開糖紙將糖放入口中,一絲熟悉的橘子的酸甜味道像精靈一般的竄了出來,和姥姥的笑容一般,融進了我的心中,照亮了我的心田。

在那之後不久,姥姥就回介休老家去了,我也不能常吃到姥姥的糖了。但那甜甜的味道卻沒有消失,一直被我珍藏在心的深處,凝結成了一顆永遠不會吃完的糖,在困難中給我鼓勵,給我一絲清甜,幫我度過難關。

篇九:以物爲情感載體的作文

我和籃球

沉睡在心中的夢醒了,心中的種子發芽了,漸漸地,漸漸地,它冒出了土地,長成了蒼天大樹,那粗壯的枝幹上生長着的枝葉,蘊含着一個小男孩與籃球的故事。

曾經母親帶着我去小區的體育館裏運動,說是運動其實是玩耍,當時小不知道什麼叫運動,玩着玩着來了一幫大哥哥,他們包下了整個籃球場,球在他們手下跳躍,那聲音有規律地在迴盪在球場裏,腳步在光滑的地板上移動,一高一低的聲音組成了一首美妙的樂曲,節奏加快,猶如暴風雨般襲來。我看着大哥哥打球時的帥氣身姿,腦海裏幻想出了自己在打球時的瀟灑。趁着他們休息時,我鬆開了左手,跑了過去,跑太快了,“嗚……”坐在一旁的大哥哥站起身來,用他那碩大的手輕輕地把我抱了起來,放在凳子上與我聊天,“大哥哥,我也想打球。”“不行哦,你還太小,如果可以,等你長大,每個週末可以來找我,我教你。”“好的,我要回去了,大哥哥,媽媽還在等我。”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也不再是從前的小毛孩了,我去了體育館,可是大哥哥沒有出現,環顧四周,看到角落裏沾滿灰的信封,打開一看,上面記錄着打球的方法,當我看到之後,我不禁熱淚盈眶。

此後,我孤獨地在體育館裏練球。晴天,夕陽灑在我的臉上,汗水變得晶瑩剔透;雨天,黑色的影子迅速移動,汗水與雨水互相交錯,形成一道美麗的優美的弧線。

五年了,我找到了知音,他與我配合默契,得到了許多光明的勝利。

畢業後,同學們想知道我與他誰才更強,無奈,我心中暗叫“唉”。比賽開始,我知道他沒有好勝心,一定會讓我贏,可是那天他內心決絕,一定要贏,可還是把第一個發球權讓給了我,我一個箭步來到了籃框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使用扣球拿到了第一分,第二局我故意不小心摔倒,他手一擡,腳一跳,三分,他的三分球什麼時候那麼準了?我不禁暗暗讚歎。最後一局,我一個鯉魚翻身拿到了球權,又一個後健步加後仰投了出去,誰知他比我高大多了,一拍,“砰”球被他攔截下來了。時間到了,我們也就在鍛煉出了深厚的友誼。

歲月匆匆,一個日子終於來臨,腳尖觸到了門檻,青春的門檻,擡頭一望門檻,外面是驚心動魄的世界,邁出那門檻,責任和義務將沉重的壓在肩上,對於我來說,門檻就是籃球場的門檻。

人與人啊,我與他就那麼擦肩而過,他卻告訴我所有的一切,我狂跳的心啊,你能不能平靜些告訴我,告訴我,我能不能跨進球場的門檻?

篇十:以物爲情感載體的作文

我是一個錢包,我的主人是一箇中年男人,我一直陪伴在主人身邊,不知道相伴了主人多少個春秋歲月。

以前的我,可是被主人視若珍寶的掌上明珠。每天都會把我捧在手心裏,小心翼翼的翻看瘦骨嶙峋的我,一遍又一遍查點着塞在我肚子裏皺皺巴巴的紙幣,以及一些糧票呀,布票呀,油票之類的東西,哪怕那些少之又少的伍分,兩分的硬幣,主人也時不時拿出來瞧瞧,之後又連忙塞進去,好像生怕我肚子中的那些硬幣會溜走了。家裏隨處可聞的哀怨聲:“唉,又沒錢了,這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啊!”最重要的是,主人每次出門買必需品的時候,都要把我揣進衣服最裏邊的口袋,有時還會用手絹像裹糉子一樣緊緊裹住紙幣,再裝到我肚子裏。主人有時帶着我去趕廟會,熙熙攘攘的人羣中,他會不時的摸摸口袋,生怕我插上翅膀飛走了呢,真是恨不能把我一口吞進肚子裏去,憋得我和那些紙票兄弟們氣都喘不上來!

歲月流轉,時過境遷。我肚子裏更換了一批又一批新的客人,他們花花綠綠,各種各樣,一個個都五彩斑斕的,很是招人喜歡。那些糧票和幾分的錢幣全都消失得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10塊50塊100塊的土豪幣,我瘦扁扁的肚子漸漸鼓了起來,我已搖身一變,成了一個貨真價實的“土豪”。主人的腰桿子也挺起來了,挺得倍兒直,底氣十足,彷彿也不那麼擔驚受怕了,只是隨手往口袋裏一揣,然後就大步流星地上街上去。“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買的是以前沒有見過的小玩意兒,而且可以天天呼吸着新鮮空氣,我喜歡欣賞這美好的大千世界,我喜歡每天吃得飽飽的。

再後來,生活越發好了,我的肚子裏便承裝一些各式各樣堅不可摧的卡,主人也會在超市樂此不疲的挑選着大包小包的東西,到結賬的時候,只需拿出一張卡輕輕一刷,“叮”的一響,應聲付過,主人便可以心滿意足的回家,盤點着那些琳琅滿目的商品,分給家中的老人孩子,再也沒有以前的抱怨聲,唉嘆聲,換來的是家中洋溢着的爽朗笑聲和其樂融融的景象!

而現在破舊不堪的我已經被一部嶄新手機替代了,我遠遠比不上手機日新月異的高級功能,要什麼有什麼,還真是一機在手,萬事不愁!現在的我靜靜躺在一個垃圾回收站的小角落裏,看着面前的高樓大廈,想着以前的藍天白雲……

篇十一:以物爲情感載體的作文

艾青曾說過:“爲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爲我愛這土地愛得深沉。”厚重踏實的土壤,往小處說是承載農民一年喜怒哀樂的田間麥壟,往大了說便是寄託中華民族五千年盛衰興敗的歷史載體。那樸實無華的土地,究竟是緣何賦予它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自華夏文明的第一縷曙光普照在黃河流域的無垠沃土上時,中華民族——這個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的種族,就註定與生養它的這片情深義重的土壤建立起密不可分的聯繫。對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的人們而言,它就像母親,是文明得以追續的根源與寄託。華夏文明早期一切的特徵都與土地休慼相關:遍觀商周時期的諸多科技革新,無論是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亦或是從陶製瓷器到青銅鐵器的蛻變,或前或後總抺不去土地的影子。生產力的變革往往伴隨着土地耕作方式的變革,土地所有制的變革也會引發政治格局的劇變。從開始授民授疆土的分封制,隨着井田制的瓦解後,郡縣制的到來,即新的土地分配方式的到來也就自然而然了。這也正是在西方文明紛紛馬不停蹄地進入工業時代的同時,遙遠的東方古國——中國,卻仍保留對土地的敬畏,繼續沿襲傳承數千年的小農經濟的原因,背後正是土地影響在政治領域根深蒂固的體現。

與在這片豐饒的土地上抽穗撥節的政治一樣,中國文脈也與土地有着水乳交融的聯繫。費孝通曾說過,中國社會的基本特徵,正在於它的鄉土性。無論是風花雪月的文人士族,還是在土裏“背朝黃土面朝天”的農民階層,追本溯源都是從鄉土社會中嬗變而成的。只不過前者選擇了脫離鄉里,後者堅守了這塊土地而已。因而文人反映對象的最終層級,必要還要回到勞動人民羣衆身上,回到他們休養生息的這片土地上去。毛澤東曾說:“文藝工作者反映的對象根本上講還是人民羣衆。”近代現實主義文學的興起與蓬勃發展,餘華、路遙等紮根於農村的中堅文學創作者的經久不衰,無不鮮明映襯了鄉土文化在中國文化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反觀現在,人們愈發厭倦回到故里,對辛勤耕作的農民缺乏應有的敬重之心,越來越多的“城裏人”取代了鄉下人,留在鄉下的多是老人……諸多現象反映了人們正在積極地將自己從鄉土文化中剝離,缺乏了對鄉土的認同感。但無可爭議的是,土地對中國的作用依舊斐然。黨中央始終堅持貫徹“三農”政策,認同自己“農業大國”的身份地位,無不體現土地在中國仍然滲透於發展的方方面面。

“爲什麼我的眼裏飽含淚水?因爲我愛這土地愛得深沉。”這片土壤承載了華夏文明五千載的興衰,我始終堅信它可以馱着中華民族走得更遠。

篇十二:以物爲情感載體的作文

記憶裏的小雛菊

以前連同現在,我們的院子裏都長着各類各色的野花,但我總能一眼就看到那叢小雛菊。

那叢小雛菊就長在院子裏的銀杏樹旁。也許是因爲野生野長,雛菊的莖又細又長,和葉子一樣翠翠綠綠的。它的花也十分小巧,很惹人喜愛。

那時,天氣漸暖,一朵一朵小雛菊便長了出來。每次放學回到家裏,都是飛快地寫完作業,去和夥伴們收集小雛菊,相互比,看誰找到的多。看似很無聊的遊戲,但我們每個人都樂此不疲。等到我們小心翼翼地把小雛菊摘下來,攤開放在那一雙雙稚嫩的小手裏,跑到一個地方集合,把小雛菊的花瓣擼下來,花芯揉碎,捧在手心裏,我們幾個便一起喚呼:”三!二!一!撒——”手裏捧着的花瓣、花芯便應聲而落。每當這時,我們就把自己想像成小仙女,美麗地轉幾個圈圈,然後開始傻笑,你說我頭上有朵花瓣,我說她頭上有花蕊……

天氣逐漸轉夏,那天,我養了大半年的小金魚死了,我很傷心,想着給它找一個合適的墓地。我來到院子裏,馬上就鎖定了那叢小巧的雛菊。我把小金魚安頓好後,在小土堆上面插了一朵捲曲卻纖細的小雛菊,讓小金魚一路有花香相隨。

每次看見院子裏那小巧的雛菊,都能想起記憶裏的小雛菊,記憶裏的童年時光。

篇十三:以物爲情感載體的作文

落葉和外公

照片是童年的時光機,是記憶中的歲月,是不可磨滅的回憶,是打不破的情懷。

我看着照片,照片上的老人看着我,公園的落葉不停的飄啊飄啊,好似一首婉約派的詩,我就只能對着枯葉對着外公呆呆的傻笑,泛黃的邊邊角潮溼的照片和寂靜的周圍,葛然想起當時的我還是這麼稚嫩,外公孩子在如今他已經離開我好久好久了,那段時光只能停在落葉裏,印在照片中,秋日的風也沒把那些記憶給吹走,所以後來的日子也還是如約而至,心裏的門檻也還過不去。

那個時候過得還很平詳,這一個不大也不小的房屋,黑瓦白牆,雞鴨在院子裏打鬧,我總是搶着去看屋子裏彩色電視機,有時候也被窗外的歡笑聲給吸引,玩累了就去找外公爬山。那座山矮矮的風景可不一般,那裏有幾棵果子樹,稍微與種樹的人有點關係,塞點小錢,都可以進去採果子,外公偷偷地摘了一個青澀的酸梅給我,單純的我一口悶,酸的我吐出舌頭跺着腳,被刺激的閉着眼睛,山坡上只有我的笑聲和外公笑聲。

總歸不能白來一趟,可不能廢了那顆好果。外公拉着我到深處的花叢裏,秋天一片全是金黃色的,銀杏葉一片一片地從樹枝上飛下來,我踩着它“沙沙沙,沙沙沙,”聽着舒心,踩着柔軟,當時就感覺像紫霞仙子踩着七彩祥雲般的快樂。外公見狀跑過來,“還不錯,蠻好玩。”外公說。

天漸漸黑下來,我和外公準備下山,邊走邊笑,好景不長,“啪”的一聲好傢伙腿扭了,我慌了,外公開口說:“快快扶我起來,我沒事。”我鬆了口氣和外公邊走邊說:“怎麼樣,外公,要不要去醫院?”外公說:“不用,抹點紅花油就好。”我放心了,顫顫巍巍走回家,繼續過着日子。

幾個月後病根出來了,走路一抖一抖,腿腳開始無力,他摔倒在地,地上一攤血跡,我給嚇哭了,媽媽聞聲尋來趕忙送進了醫院。我在門縫聽見醫生說:“他是不是之前腿傷了沒及時治療?”我回憶的機械馬上回到那天,都是因爲我!後來我一五一十地告訴媽媽,媽媽卻說:“這不是你的錯。”外公的雙腿無法站立,第二年他堅持不住了,冰涼的手垂下去,蒼白頭髮不見氣色,一切發生了大改變,心裏空落落的,天陰沉沉的,挺不是滋味。

他走的那年,我又上了一次山,那山絲毫沒有變化,好像什麼都在,但顯得空虛。還是那一大片的落葉,老味道,外公走了,給我的記憶留下了很難搞的裝置,我遠看那棵銀杏樹好似外公,銀杏葉就如歲月過了一片,最後就留下個軀幹。

童年的歲月留給了記憶,電光閃爍間至於是否會被溫柔對待只有時光可知,我只是無法接受這支離破碎的記憶,陽光的燒灼融化了我的心。想好的結局就是和外公一年又一年,終點陽光也可以延續,梔子很甜很甜,很幸福。

可是最後還是經不住歲月,變成了軀幹。

篇十四:以物爲情感載體的作文

蒸團

在歡聲笑語中,我們迎來了春節,一個令我向往的日子。印象最深的是,每逢春節,奶奶必定會做蒸團!

大清早,奶奶他們便早早的起來做糰子,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懶散人”,可也起了個大早,趕過來幫忙。我摩拳擦掌,是時候露一手了!洗洗手,像模像樣的拿着麪糰捏捏轉轉,往裏面添餡兒。最後像變魔術一樣,捏了一個尖尖的點,餡兒就老老實實的窩在裏面。

不一會兒弟弟便硬要湊熱鬧,學着我們的樣子抓巴着麪糰,往裏面塞餡兒,真真的粗暴,果然,看!糰子上出現了“皺紋”!奶奶趕忙拿過來“搶救”,不一會兒糰子就乖乖的成了大胖白團小子。

一家人在廚房裏忙活着,其樂融融,今年沒放煙火炮竹,卻依舊有愛的人在身旁。自戀又搞笑的哥哥隨着手機裏放着的伴奏樂哼着小曲,悠哉的走進廚房,門打開帶着絲絲涼意,伴着不知什麼曲兒,莫名溫馨。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一家人齊心協力的努力下,白白嫩嫩花樣繁多的糰子便整齊地排列在案上,像訓練有素的士兵,隨時準備聽令。上面還有用可食用色素寫的各種字一一“平安喜樂”“發財”“團聚”“欣喜”……蒸籠蓋子打開,煙霧散去,清甜也涌入鼻腔,成就感滿分!

“好咯!”一聲大喝,爺爺衝進廚房,將糰子撿出擺盤走出門,大家已經圍在餐桌邊,好似餓狼。在衆人不及掩耳之勢,將爪子伸向大白團子,卻燙得“嗷”一聲收回,惹得一家人歡笑連連。

餐桌上,大家聊着這聊着那,聊着多聚聚,聊着奶奶爺爺的身體,聊着我們小輩,也沒在外面“食不言”的規矩,輕鬆自在,這是家的味道。

奶奶家的蒸團,暖胃,暖心,香味四溢,軟軟糯糯。淡淡的清香環繞在口間,是熟悉的家的味道。

家是黑暗世界裏永恆的光,春節將至,順祝爸爸媽媽平安喜樂!萬事勝意!

篇十五:以物爲情感載體的作文

幾年前的一個暑假,在家門口的小公園裏遇到了一位賣畫的老者。

他手裏只剩下了一幅畫,畫中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和一個七八歲的娃娃,在一棵參天大樹下下圍棋。棋盤有兩尺來高,比老人身後的古樹的顏色還深,不難看出有了年頭。棋子則是晶瑩剔透,當陽光透過黑子,黑色中泛出綠光,名曰“雲子”。雖然“裝備精良”可兩人棋力都不高,相互扭打搏殺,棋型卻不忍直視,左上角的大雪崩定式已完全不成章法,勝負顯然已經明瞭,而兩人卻依舊笑吟吟地盯着棋盤。我搖了搖頭,轉身走了,心中只是不以爲意。

又是一年的夏天,坐在屋裏正自無聊。側身躺在牀上,隨手拿起一本圍棋天地,打開翻閱。翻到了一盤陳耀燁對江維傑的棋局,雙方纏鬥不休,爲了活棋而不擇手段:俗手、臭棋、棋性奇特……令人不忍直視,如果不從頭看起只擺一個殘局,絲毫看不出來是職業九段下出來的棋。

彷彿還不如畫中老少雅緻!

2016年3月,在世界圍棋史上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個月份:經過數盤廝殺,當李世石投子認輸,阿爾法圍棋程序勝出,宣示了在圍棋這個傳統上被認爲複雜的遊戲裏,機器人的棋力已經超過人類!但令人驚訝地是,阿爾法圍棋贏了,並且走出了許多令人難以想象的俗手,遠沒有人類圍棋的高手下的漂亮。

圍棋因此而改變,阿爾法的行棋風格也被許多人模仿、研究,出現了很多棋下的不漂亮但最終卻贏了的棋局。圍棋好像一下子失去了其魅力,變成了只爭勝負的比賽。

再拿起圍棋天地時,看起來奇怪的棋譜已經成爲常態:雖然這都是最優的選擇,但卻已經失去了圍棋的美,令人費解。

有人說象棋是儒家的棋,因爲其各司其職;而圍棋是道家的棋,黑白二子變化無窮,沒有條框限制,自由自在、閒雲野鶴,然則此消彼長,物極必反,其中利害又需仔細端詳。還有人說圍棋是兵家的操演板,兩條大龍對攻,雙方主帥聚精會神,分毫必爭。正如同兩軍對壘、雙方搏殺,方寸之地也有氣吞山河的宏偉。又有人說,圍棋是政治家的武器,如何舍小爲大、將利益最大化,又如何不急不躁長遠來看的掌握全盤。道生萬物,這方寸之地能感到世間百態、人生沉浮。

作爲幾千年前的人們留下的文化瑰寶,圍棋讓各個時期的人們享受到了莫大的快樂,帝王將相、文人雅士、市井布衣有多少人沉醉其中而樂此不疲。而到了如今,我們對於圍棋的理解已經逐漸失去了其文化內涵,而只以勝負爲唯一標準,計算能力是最重要的本領,將其定義爲一個比賽項目,那這和阿爾法和”機器人“又有什麼區別呢?我們總是在宣稱要保護非遺,可像圍棋這樣一個傳統文化的載體正在失去其原有的意義,卻沒有人注意到。

我又想起了畫中的老少,兩人棋藝平平,但是這絲毫不影響他們享受圍棋,並從中得到快樂,這也許纔是圍棋的精神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