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載體散文

傷春悲秋作文

本文已影響 11.72W人 

傷春悲秋——季節變化引發的詩人感懷

傷春悲秋作文

自古春去秋來、寒來暑往、日月變更、四季交替,無數文人騷客爲之或賦詩一首、或唱詞一曲、或吟歌一首、或題字一篇、抑或是揮墨一闕。四季之變,春華秋實,夏蟬冬雪,秋收冬藏等皆爲大自然所饋。人相較於自然,渺小之意不言而喻,心生敬佩由此來。故而,假四季而露情感,借春秋以表傷悲。

傷者,因其敗落而感傷哀慟,因春之美無語倫比;悲者,因其悽狀而哀憐慨嘆,因秋之意悲涼慼慼。於春,既有“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的願君多采擷的羞澀相思之情,亦有“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愛而不得的悵惘。於夏,多有“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的悠然綠意,也不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夏荷之美。於秋,常見“少年不知愁滋味,卻道心涼好個秋”的壯志未酬,亦有“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的遺憾失愛。於冬,少有“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美好景緻,多是“邯鄲驛裏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的孤獨淒涼。四季佳作甚多,今者,紙短情長,僅細論春秋二季。

(一)春暖花開,人冷意失

年少時期,總羨慕“一生一世一雙人”的愛情佳話,總喜讀“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話本,總盼望“待我長髮及腰,少年娶我可好”,總相信“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卻不曾想過,佳話會變,話本欺人,也不曾料“卻怕長髮及腰,少年傾心他人”,亦不能及“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多少情愛開於百花齊放的初春,又有多少情意敗於東風殘惡的晚春?宋朝陸游表兄妹的愛、才、情曾感動無數紅塵兒女。其小時“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大時“兩情相悅,互許終生”,卻奈何愛而不得,陸母阻攔。爲此,陸游作下《釵頭鳳·紅酥手》——“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陸游雙手紅潤酥膩,手捧一杯黃縢酒,本想“借酒消愁”,卻未曾想“愁更愁”。倚欄聽風,滿城春色,心上之人卻早像宮牆中的綠柳那般遙不可及。春風可惡,稀薄了彼此間的歡情。杯酒如愁緒,蕭索的離別生活苦不堪言。錯了嗎?錯了。春景依舊美如畫,徒留相思瘦白頭。心上人整日以淚洗面,胭脂盡褪,落淚溼羅帕。滿春桃花零落成泥,彷彿當日爲愛起誓的諾言仍在,可錦文書信再難託付。你我,莫要這樣了吧。

春花逝去,給陸游帶來的傷痛久久不能釋懷,爲此觸景傷情,才作下如此萬般無奈的情詩,是不捨、是無奈、是痛心、是懊悔、亦是自責。他一直未能保護自己的愛妻,再美好的愛情,也會被生活的柴米油鹽磨平,亦會被人情世故所打壓。懊悔自責又有什麼用呢?只能徒增春日愁緒罷了。只換來了他的表妹,亦是他的愛妻唐婉悽然偏偏的一句“世情薄,人情惡。怕人詢問,咽淚裝歡。瞞!瞞!瞞!”暖春美景,人冷且失意。

(二)秋風習習,情卻悽悽

秋於我而言,總覺得它是“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總認爲它“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總相信它是“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總肯定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可最終卻被“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所打敗,被“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所嚇到,爲“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所感傷。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的宋代女詩人李清照,本想雁字回書於在外做官的丈夫以表相思之情,卻未料,惹得愛夫趙明城比試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眠,作詞數闋,然終未勝過李清照的這首《醉花陰》。他把李清照的這首詞也雜入其間,請友人陸德夫品評,陸德夫把玩再三,只道:“只三句絕佳。”趙明誠問是哪三句,陳德夫答:“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莫要說清秋不讓人傷神,西風捲起珠簾,簾內人兒比那黃花更消瘦。相思之情切切,花零人瘦慘悽悽。

李清照仍有一詞被稱爲千古佳作——《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苦苦尋覓,只見冷冷清清,叫人悽慘悲慼。乍暖還寒,最難保養。喝幾杯淡酒,難抵早晨寒風。大雁回時,徒增傷感,因其曾是舊識,卻不見捎來一封書信。園中菊花滿地,憔悴不堪,無人採摘。冷清寂寞濃重,獨自如何熬到天黑?梧桐葉上,細雨淋漓,黃昏時分,仍舊點點滴滴。此情此景,“愁”字如何能了結!

秋菊零落,痛失丈夫,國破家亡,詞調再難淺斟低唱,道不盡的總是沉鬱悽婉。秋一詞,於清照而言,是離別,是愁緒,是思念,亦是哀痛。曾經與愛夫的舉案齊眉都成了過往,散盡於無盡個寒秋裏;曾經與愛夫的作詞寫賦都成了回憶,隨着黃花凋零慢慢稀薄如紙。習習涼涼秋風,悽悽慘慘嘁嘁。

陸游傷春實則是愛而不得的無奈,清照悲秋則是國破夫死的哀慟,二者僅僅是萬千例子中的兩例。詩人多傷春悲秋,一是意滿情溢需及時抒發,二實則是無奈之舉,情到濃時難自抑。此亦表露古人對美好生命之追求與敬畏,以此形成富有中國特色的藝術審美,這已深深烙印在華夏子孫的骨子裏,極具中華民族特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