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載體敘事

能不憶故鄉作文

本文已影響 10.96W人 

故鄉,總是一個讓外出求學的遊子魂牽夢縈的地方,能不憶故鄉?

能不憶故鄉

時間如雲煙,頃刻間消散,《失去記憶的北京》已在我眼中漸漸變的模糊起來,而故鄉的印跡則清晰地縈繞在我的腦海中。

歲月在悄無聲息的流淌中,改變着一部分土地的風貌,少君先生筆下的北京,就這樣在如歌歲月中改變着他的回憶。北京城市面貌及人文背景的大變遷,使離故鄉二十年的作者感傷不已。由此感觸,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故鄉,溫暖,樸實,令人感動。

大院的故事

外出求學的我,已有兩年多的時間,每每回家,擡頭遙望故鄉的藍天,覺得是那麼的親切,而環望那片生我養我的黃土地,一草一木,更令我釋懷不已。曾經我常常聽媽媽講那大院的故事,它就像少君先生講的北京四合院一樣,溫馨而親切。媽媽說,在大院裏住着許多戶人家,常常在晚飯時分互相叫着到各家去吃飯,親的跟一家人一樣,那時,我就在想,古人所說的“天下本一家”是多麼的富有預見性。

故鄉的人們,總是那樣的勤勤懇懇,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歸。那時的爺爺外出做工,很小的媽媽則與姑媽二人待在家裏並常常在黃昏時刻盼望着爺爺的歸來,有時候,爺爺若不回來,他們姊妹二人則被叫到對門家去吃飯。媽媽還常常對我說,李家奶奶常在院子里納鞋底,因爲她家兒女衆多。

我的爺爺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心善的人,記得當時有一個包姓男子,常常在爺爺飯熟之時來到爺爺家中,於是,爺爺便常常將熱騰騰的麪條端給他吃。現今,我一回到家中時,老兩口總是笑眯眯的對我說:“大學生姑娘回來了”,我則笑着向他們問好。媽媽也常常說起那個早逝的奶奶,媽媽七歲時,奶奶便去世了。媽媽告訴我,當時爺爺總是給病重的奶奶錢,讓奶奶去看病,可是,奶奶卻拿着那些錢去買各種花布料做漂亮的衣服。也許,當時的奶奶自知已經時日無多,於是,想在剩餘的日子裏美麗地走完自己的人生。

曾幾何時,我在不經意間見過奶奶留下的兩條粗黑髮亮的辮子,已經過去三十多年了,一直留在爺爺的屋裏,後來,不知怎麼就不見蹤影了。媽媽告訴我,奶奶年輕時很漂亮,奶奶逝世後,爺爺一直未娶。當時村子裏有許多漂亮的姑娘想嫁爺爺爲妻,但是,在爺爺心中,奶奶一直是最漂亮的,對奶奶的愛不言而喻,那是世上最偉大的愛,也許,當時的爺爺不懂得愛情是什麼,但是,奶奶是爺爺這一生中唯一的妻子,爺爺一生未娶。然而,在2007年的一個夏日,那一天狂風驟雨從天而降,好像老天在爲爺爺的離世而哭泣,爺爺走的時候很安詳,嘴角掛着微笑,就好像睡着了。

我想,爺爺與奶奶在天堂重逢,他們一定會很幸福的。

如今的大院,已在歲月的洗禮中改變着自己原有的風貌。曾幾何時,大院中的人們已陸續搬離了這裏,在我多年前的記憶裏,那些高大的院牆早已搖搖欲墜,牆上裂開了許多條縫,每到下雨天,雨水順着牆角流進那些縫隙裏,沒過幾天,那些縫隙裏就會長出許多嫩綠的雜草,若是在夏天一連幾日下個不停,你則會驚奇地發現那些粗大的牆縫裏開滿了各色小花,有粉嫩的,淡紫的,微藍的,甚是好看。而且,你若視野開闊,則會順着牆角發現一片又一片的青苔,那些鮮綠的視覺體驗,讓你不禁有一種清新與溫和之感。

這幾年,我每次十月國慶節放假期間,總會回到家中。在家門前漫步時,我看着那些當年曾矗立在那裏飽經風霜的高大院牆,不知何時已消失不見了,只剩下一抷抷黃土,好像暗示着它曾在這個世界的存在。大院的如今,只在當年原有的基礎上剩下兩間土抷房,不過房門前年年種植玉米,山藥,還有各種蔬菜,地埂上更有向日葵。於是,每次回家,恰巧碰到向日葵盛開之時,我都會覺得光明無處不在,它照耀着人間,傳遞着溫暖,向日葵不愧是光明之源的姐妹。每到此時,弟弟總會拿出相機嚷着跟我照相,那一張張笑魘如花的照片,洗脫了我風塵僕僕而歸的疲倦之氣,弟弟笑的更是合不攏嘴,這幾年的分分合合,已使我們兄妹三人的感情更加深厚。

永不滅的回憶,故鄉大院!

故鄉的遺蹟

我讀着少君先生筆下的歷史文化古蹟,紫禁城,天安門,天壇,圓明園,恭王府,那些古老而又氣勢磅礴的文化古蹟,讓人不得不爲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勤勞歎爲觀止,然而,對於故鄉的那些遺蹟,我卻是情有獨鍾。

我們曾被外來的人們稱之爲長城裏的人,沒錯,當年的土長城仍舊坐落於我們的那個小鄉村,兩千多年過去了,它仍舊屹立不倒。土長城綿延幾萬裏,訴說着當時秦始皇打造萬里長城的雄心壯志,但是,他還不知道,中華大地,長城之外也屬於我們炎黃子孫。

它作爲故鄉的歷史遺蹟,是我們兒時玩耍的樂園。如果說,魯迅先生有百草園,那麼,我覺得我比魯迅先生更幸運,我是站在幾千年以前古人打造的萬里長城上玩耍的。很小的我,站在上面,遠望天際,覺得地下的一切都是那麼的渺小。也許,當時我就想,兩千年以前的人絕對想不到,兩千年後還會有後人站在他們的建築堆上遠望高空,俯瞰大地。不過,說起這萬里長城,還使我不由地想起了孟姜女的傳說,話說孟姜女一路尋夫,感動上蒼,痛聲哭泣之時長城倒了十萬八千里,其夫遺體出現。這段典故,不禁述說了當時女子的堅強意志,更述說了奴隸制度社會人民生活的疾苦。

萬里長城,千年的歷史遺蹟,永遠屹立,就像我們偉大的祖國已一樣。

在我心中,另一個古老遺蹟算是離我家不遠的一個窯洞,裏面漆黑一片,每次路過此地,我都會想起當年毛主席住過的窯洞,我還想着是不是也和這個一樣。聽母親說,曾經有一戶人家,由於家窮,當時就住在裏面,後來,生活條件改善,他們搬了出來,隨後沒幾天,一個神志不清的老人住到了這裏,據說,這個人年輕時刻薄妻子致使妻子致殘,這位年輕的女子忍受不了丈夫的辱罵打,於是告到了公社並且離了婚,而這位男子則一生無兒無女,孤老終身。

觀其這位老人,他在老年時生活貧困,臨終前的日子裏,住在另一個窯洞裏,鄉親們見其可憐,常常送去吃的直至終老被家人埋葬。我那些善良的鄉親們,真的是永遠令人懷念,我相信,我們的後人也一定會如同故鄉的先輩們一樣誠懇樸實地做人。

時間從來都是在人們的忽略中度過的,窯洞裏當然又換成了那些無家可歸之人的住所。

記得有一年,家鄉來了一個從岷縣來的討飯人,在那兒住了一段時間,後來不見了蹤影,我想,她應該回家了吧!我希望她能夠回到自己的家,並堅強努力地生活下去。

歲月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不管你是貧窮還是富有,一生坎坷還是一路順風,它最終都會給你想要的答案。

這個曾經被稱作是流浪之人家的窯洞,如今仍舊坐落於那兒,故鄉的人們也從未想過要把它拆除,我想善良的故鄉人一定覺的世上總有一些人在某種特定的情況下無家可歸,四處漂泊。也許,一個北風呼嘯,大雪飄飛的夜裏,可以保住一條鮮活的生命,畢竟人來到這個世上是多麼的不易。寒冷的夜晚過去,一大早或許就有溫暖的陽光照射進來,使你重獲新生,擁有一個嶄新的明天。

三棵大樹,被我奉稱爲故鄉的第三大遺蹟。這三課大樹位於村後一條水溝旁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這三課樹被當地的老人稱作神樹。記得小時候一個玩伴告訴過我,她奶奶在一天早晨大霧瀰漫之時,看見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子在緩緩向前移動,後來,當這個女子移到樹跟前時,忽然隱身在了樹種,於是,樹神的傳說由此而來。不過,這三棵大樹除了被人們奉以敬稱之外,也爲故鄉的人們提供了一個天然的娛樂場所,她枝繁葉茂,高大粗壯,在炎熱的夏日,往往是人們避暑的好地方,每到傍晚茶餘飯後之時,一堆接一堆的人們將會聚集在這裏談天說地,而孩子們則在大樹下追逐嬉鬧,自有一番情趣洋溢在炎炎夏日。

故鄉,永遠是外出的遊子一心嚮往之地,因爲那兒永遠是他們的家。

天籟之音

少君先生在《懷念南昌》中寫道:“有人帶來了二胡,大夥兒圍着圈,唱的人一板一眼怡然自得,看的人也是搖頭晃腦饒有興趣”。看到這樣的描寫,我不禁想到了自己上高中時每每經過的那條街道。那是一條常常瀰漫着天籟之音的街道,因爲在那條街道的中端旁邊,常常有三三兩兩的老人聚集在一起,旁若無人,搖頭晃腦地眯着眼,相互應和着拉着二胡,曲聲抑揚頓挫,纏綿悱惻,悠揚而帶着淡淡的憂傷,讓我這個正值高三衝刺的學子頓住了腳。每次一聽到那些聲音,仿若天籟之音。

此時此刻,雖然往昔的天籟之音早已消失不見,但那幅場景仍讓我難以忘懷。現今,只要我一回家,必然經過那條街道,每每回頭張望,側耳傾聽,看那一羣羣拉二胡的老人是否還在,聽那曾被認爲的天籟之音的曲聲是否還回蕩在故鄉的天空。

人生就是這樣,我們往往在回憶中度過,卻又始終擡着頭不斷地追尋着前進的方向,因爲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就是爲了追尋生命的意義,而生命的意義就是有所追求。

阿冰的《二泉映月》,讓我從此愛上了那憂傷的旋律,而在曲子中透露出的那種對生命的盤桓與無助讓人甚覺人世的悲涼,阿冰在泉水的流淌中藉着皎潔的月光離開了人世,從此他與紅塵再無瓜葛,讓後在另一個世界繼續追尋他自己那份純潔靈魂所到達的地方。

也許,世界就是這樣,我們不知道它是否能夠永恆的存在,只是在時光的流淌中,一部分人來了,一部分人走了,而在每個人短暫的存留中,最終所要追尋的卻是一種讓自己靈魂迴歸最初的本源,因爲一切事物的本源是最純潔的。

我帶着這樣的思考,帶着對阿炳命運的思悟,傾聽那天籟之音中生命的旋律,體味世界本源中生命的意義。然而,對於故鄉的人們來說,也許他們從未思考過這些,但是他們卻一直在最質樸的自然本源中追尋那生命的意義;也許他們從不知生命爲何物,但是他們卻在一種最平靜地時光中存在着,他們內心純潔如水,他們將世界上人類生存最本質的善與愛留給了故鄉的後人,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這就是我的故鄉,讓我如此深深眷戀的故鄉,一點一滴,能不憶故鄉!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