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一

經典與流行作文

本文已影響 10.77W人 

依鮑勃倫所言“人們通常不去做他們覺得對的事情,他們選擇做比較方便的事情”,網文的大量涌現似乎情有可原,但也確實有些問題。

經典與流行

首先,作家既不是風向標也不是指南針,不需要改變自己的方向才能獲得存在的意義。作家顧名思義是以寫作爲目的,陳忠實起筆《白鹿原》前曾對朋友許諾將創作出一部用來墊棺材的作品,反觀現在的網文作家,他們所希冀的不過是一套墊房子首付的商品。書籍的意義已經從傳志言道的火種化成了謀財獲利的工具,作家的身份也從文化的傳承者轉爲了文化的販賣者,繆斯女神的魅力逐漸被香車美女所取代,這也許很現實,但也很可憐。

其次,努力去適應所謂的“流行的閱讀取向”本就是非常可笑而又可悲的舉動。當直播時代來臨後,各種無底線的視頻在網絡上流傳,目的不過是跟緊潮流,賺些流量和噱頭。而在網絡文學的圈子裏,這種現象更是曾出不窮,爲了迎合“流行的閱讀取向”,抄襲盜版已經屢見不鮮,雷同的情節與人物源源不斷。網絡文學開始逐漸變得同薯片一樣,雖然品牌衆多,但本質上還是一個馬鈴薯,也不曾有人想過做個薯條嚐嚐鮮。它已經成爲了一種工業化,流水線生產的產品,模樣類似,質量也還堪憂。

作家大致分兩類。一類如司湯達在《紅與黑》中自道“爲少數的幸運者”創作,另一類則爲了啓迪民智,爲平凡的大多數發聲。但遺憾的是,在社會上,前者寥寥無幾,而後者發出的聲音大多也不堪入耳。至於讀者,很多人無心考慮如何能成爲那少數的幸運者,他們甘心淪爲平凡甚至愚昧的大衆,原因也很簡單——畢竟這比較方便。

“流行的閱讀取向”似一池水,當這池水清澈宜人時,大可不必故作矜持,但當這池水骯髒混濁時,也應該有棄之不顧的魄力。有識之士自當遠遠避開,至於那些一躍而下,甚至互相吹捧之流,不過是爲了譁衆取寵,至於混得一身髒水,他們想必不會在意。

真正的作品並無必要理睬當世人的檢驗,它唯一的審判者是時間。在十年之後,一定有人會再次想起“白嘉軒這輩子最引以爲豪的是娶過七房女人”,但未必會有人繼續唸叨着唐家三少和他的史萊克七怪們。

流行不過是時間的奴隸,可竟有人甘願淪爲奴隸的奴隸,這是何其傻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