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一

梨園春色作文

本文已影響 12.14W人 

我提起筆,想寫春日,繪春色,勾勒這花開草長鶯飛之景。可這筆尖倒是不可把控的頓了下,闖進了梨園,生起了另一番春色。

梨園春色作文

眼見這燈光亮起了,隨一句“自從我,隨大王東征西戰”,臺上出現了一抹身影,是虞姬罷。她開始唱了,歌喉在顫着,忽而柔和,忽而鏗鏘。梳着古裝頭,頭戴如意冠。着一襲黃衣,攜着魚鱗甲。身披黃色斗篷,一面錦雞花卉,一面鴛鴦蘆葦。扶柔傾國,風華絕世。只見她曼妙的身段,尤是細膩的手勢運轉,低眉回眸,一顰一笑,一平一仄,一舉一動皆是情。隨着故事的漲起,漢兵四面來攻,只見她眼中突現的落寞,她知道,該走了,的確是該走了。於是她不顧霸王三番的勸阻——“妃子,不可尋此短見”,抽劍自刎,終究是霸王別了姬。這並非戲子的演繹,更像是虞姬現世。戲子的情,至臺便知。

“虞兮虞兮奈若何”,或嬌媚或悲壯,這虞姬都在臺上呈現了。至曲終,人未散。我彷彿置身其中,爲這虞姬着迷,抽不了身了。我知曉,這便是國粹的魅力吧。無花木卻見春色,無波濤可觀江河。亦無需富麗堂皇的背景,激昂澎湃的奏樂,只些傳統的樂器,戲角的演繹,一個膾炙人口的故事,一場文化的盛典,在生旦淨醜末的演繹下呈現。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這戲劇,恍若一名典雅的女子,從唐詩宋詞的風韻走過,沿着南戲、元雜劇的歷史軌跡一路蓮步輕移而來。道光年間,四大徽班進京,她初來乍到,也不畏縮,廣收精華,經幾十年的沉澱,終成“京劇”一詞,廣爲流傳。即便經歷文革的戮沒,她依然淡定從容,優雅的拿下“國粹”稱號。曾淪爲“下九流”又如何?依舊笑傲戲臺。誰曾說“戲子無義”?上了臺,戲子眼裏都是情。王佩瑜曾說過一句話:“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喜歡京劇的人,一種是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京劇的人。”很有幸,我成爲了前者。於我而言,京戲不止於戲,是魂,是中國魂,是民族魂。老祖宗曾言:“戲一旦開場,即便臺下沒有人,也得唱完。”戲也是有一身傲骨的。一旦有起始,就得有末終。

一代京劇大師梅蘭芳,擇一事,終一生。他傳承了這國粹文化,亦懷有一顆熱忱的愛國之心。國難當頭之時,日本人邀請他堂會,他一連打三針傷寒預防針。演繹一代“八載留須罷歌舞,堅貞幾輩出伶官”的佳話,伶人的情,也可以深似海,沉過山。

正因有這樣傳承戲曲的人,梨園依舊春光明媚。如果說戲曲是梨園中的春色,想必便成一幅畫了,戲角便是畫中有人的寫照。望這歲月更迭,只會讓戲曲愈發深刻,烙印人們心中,不隨歲月流逝而淡化。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聽着京劇之祖的崑曲兒,我沉醉在梨園的春色裏了,我不願醒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